第10部分(3 / 4)

小說:閒談書事 作者:

此行收穫很大,得書兩大包,但也有遺珠之恨:中華書局出的《南海地名集釋》嫌重未購;《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只賣百元,慪氣未買;東大文獻中心編的《郁達夫研究資料》(上、下)因一念之差放棄,事後悔極,應當買下送朋友。

濟南買書的回憶(1)

雨之燭�發帖時間:2003�06�0710∶51∶00

我總覺得濟南不是淘書的理想之地。新書上市晚,常常訊息釋出很久了,書店裡卻見不到,心裡著急,只得郵購先睹為快。舊書更不用說了,英雄山文化市場徒有虛名,以暢銷書、學習輔導及生活類等新書居多,難得有幾本好舊書。真讓人羨慕煞北京人和上海人,有琉璃廠、潘家園和福州路、文廟可去。

不過平心而論,徘徊於濟南這麼年,還是買到了一些喜愛的書,畢竟我的大部分書都是從濟南的各處書店裡和書攤上淘來的。

80年代初,我讀書的學校門口東面一度有一個書攤,攤不大,但書的品位很高,比如大部頭的《十三經注疏》,這在當時的其他書攤是很少見的。攤主是位獨臂的中年人,讓我多少有些神秘感和畏懼感。我從他那買過《長生殿》、《唐詩三百首註疏》、《詩畫舫》、《中國當代遊記選》等,可惜那時很窮,沒錢多買,有時不買,也常去翻翻這本,看看那本。那時節,書店和書攤是不大允許只看不買的,往往才翻幾頁,就被禁止甚至被訓斥,他也不例外。可不知怎的,他好像從來沒阻止過我,反而常和我聊幾句。這讓我增加了對他的好感。交談中,我覺得他是有一定學識的人,也感覺他有不平常的經歷,很想問問,又覺得太唐突,就沒有問。可有一天他的書攤突然不見了,而且再也沒有出現。時至今日,我還常常想起他,不知道他現在以什麼為生,也許過上好日子了吧。

畢業後常去的書攤是南門橋頭的護城河邊上,有書也有雜誌,內容五花八門。我常去買《知音》和《美化生活》,也曾躲在一邊翻看“少女失身”、“人生案例”之類的內容。但我也在此買過一些嚴肅的書,比如《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悲劇的誕生》等,印象比較深的是買過一本《性知識手冊》(一元五角一本),那時人們不好意思說性,以“一塊半”代稱之。我放下一塊半,拿起書頭也不回地走開,生怕讓熟人看見。轉過一片小樹林,就迫不及待地開啟書讀了起來。現在那書攤早沒了蹤影,地點也變成了泉城廣場的一部分,而那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書架的角落裡。

學校路邊曾有很多小書店和舊書攤,現在已經七零八落了。書攤上的舊書我覺得比英雄山的要好,可以見到不少好書。我曾在此買過《唐文英華》、《李清照集》、《爾雅翼》等書。最讓我喜歡的是《中國史學名著題解》(張舜徽主編),該書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紹了200多部中國史學名著,使我這外行獲得了不少見識,現在它仍是我的枕邊書之一。

有些書攤是固定的,但也有的出現在不經意處,不一會兒又不見了。一天下班後,在千佛山醫院門口,一個小書攤吸引了我的腳步。一套《宋文選》(上下冊)擺在那裡,深綠色的封面很顯眼。宋詩宋詞買過一些,但宋文卻沒買過,於是花了五元錢買下。好書啊,除了熟悉的篇目,讓我動情的是一些沒有讀過的,比如歐陽修的《與高司諫書》,讀了此文,一位頂天立地、大義凜然的大丈夫宛在眼前,這是讀《六一詞》所感覺不到的。試想今日,有誰能為受到迫害的同事挺身而出?更不用說斥責當權者“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

流連於書攤間淘書的樂趣雖然多於上書店,但大部分書還是在書店買的。當年我從邊遠的小城來到濟南,走進新華書店真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我至今還記得從書店買回《中國曆代詩歌選》(人民文學出版社,林庚、馮元君主編)時心情是何等興奮!不過在國營書店購書,常常讓人感覺不那麼愉快,有時像盛宴中吃到一隻蒼蠅,敗了興致,原因之一就是售書者的態度。

泉城路新華書店是我常去的書店,當時是不開架的。櫃檯裡站著位年輕的先生,總是哭喪著臉,讓他拿本書看看,要麼不搭理你,要麼不耐煩。真是可惜那麼好的書讓他掌握著。

東圖大樓的一層原來也是新華書店,後來變成彩擴部了。那裡倒是開架較早,但讓人受不了的是背後一位女士,每隔一兩分鐘就用尖而歷的聲音喊:“翻翻目錄,不要光看不買,這裡不是圖書館!”烏鵲聒噪,擾人心境。當時的書店大多如此,有些店員甚至會把書從你手中奪下來。但我發現了一個對付的好辦法,就是拿起一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