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本來正常情況下降雨較少的赤道中太平洋一些島嶼,特別是南美洲熱帶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國家,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大雨滂沱,洪澇成災,河流泛濫,泥石流頻發。相反,降水充沛地區,降水卻明顯減少,發生嚴重乾旱。厄爾尼諾期間,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強弱和颱風發生的頻數會發生一定變化,從而間接影響到我國降水,波及到我國旱澇。
24、拉尼那 —— 反厄爾尼諾現象
? 拉尼那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溫度低於平均溫度的現象。拉尼那一般出現在厄爾尼諾現象之後,是修正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氣候失衡的一種自然方式。在拉尼那現象發生的年代,季風非常大,中國有降水偏多傾向,須注意防澇。
25、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影響
氣候學家們預測,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增加,到下世紀,全球平均氣溫將增加3°C左右。全球氣候變暖,海水溫度隨之增加,造成極地冰界萎縮融化,導致海平面抬升。根據計算的結果,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1985年抬升34—150厘米。由於世界人口有近三分之一居住在離海岸50公里以內地區,許多大城市距海平面高度在100厘米以下,海平面抬升的後果十分嚴重。
氣候變暖,還必然引起全球生態系統的變化,例如森林北界會向極地發展;中緯度氣候變幹,沙漠擴大,林區減少,草地擴大;一些傳染病將會增加。
26、降水強度
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
氣象部門把下雨下雪都叫做降水,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表示降水量的單位通常用毫米。1毫米的降水量是指單位面積上水深1毫米。
1毫米降水落到田地裡有多少呢?我們知道,每畝地面積是666.7平方米,因此,1毫米降水量就等於每畝地裡增加0.667立方米的水。每立方米的水是1000公斤,這樣,1毫米降水量也就等於向每畝地澆了公斤水。據測定,降5毫米的雨,可使旱地浸透3厘米~6厘米。
在氣象部門釋出的天氣預報中,我們經常聽到小雨、中雨、暴雨等專業術語,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呢?小雨是指24小時內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的雨,小到中雨為5毫米~18毫米,中雨為10毫米~25毫米,中到大雨為18毫米~38毫米,大雨為25毫米~50毫米,大到暴雨為38毫米~75毫米。24小時內雨量超過50毫米的稱為暴雨,超過100毫米的稱為大暴雨,超過200毫米的稱為特大暴雨。
在天氣預報用語中,不同的說法有不同的含義。比如,“零星小雨”指降水時間很短,降水量不超過0.1毫米。“有時有小雨”意即天氣陰沉,有時會有短時降水出現。“降雨”指的是在夏季降水開始和終止都很突然,一陣大,一陣小,雨量較大。“雷陣雨”則是指下陣雨時伴著雷鳴電閃。“區域性地區有雨”指小範圍地區有降水發生,分佈沒有規律。
27、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大怎樣劃分的?
我國目前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以各地侯溫(五天的平均溫度)作為分季的標準。這就是:當上半年的候溫達到10°C以上時,作為春季的開始;當候溫達到22°C以上時,就是夏季開始了;當夏季的候溫下降到22°C時,就算是秋季了;候溫下降到10°C以下,就是冬季開始了。
28、四季的時間都一樣長嗎?
你只要在日曆上計算一下就知道了,四季的時間並不相等。春季,從春分到夏至前一天有92天19小時;夏季,從夏至到秋分前一天有93天15小時;秋季,從秋分到冬至前一天89天19小時;而冬季,從冬至到春分前一天只有89天。夏季竟比冬季長4天15小時。29、我國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在那裡?
我國最冷的地方是我國最北的黑龍江省的漠河,最低溫度曾達到°C。最熱的地方是我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最高溫度曾達到°C。
30、夏天為什麼常常有陣雨?
??? 雷陣雨是因為夏天的天氣酷熱,空氣在區域性地方出現強烈對流,使大量溼熱空氣猛烈上升,造成積雨雲所形成的。由於產生積雨雲的強烈的熱力對流只有在夏季易於出現,所以雷陣雨也常常出現在夏季。
31、為什麼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這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要比聲音的傳播速度快得多的原因造成的。因此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
32、雷雨前為什麼天氣很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