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傭�鋝壞轎頤茄盜返某踔浴�
確實,我們談論的是教學遊戲,但我們必須明白採用自由活動這一形式是有一定目的的,它不應變成會分散注意力的混亂與嘈雜。
接下來伊塔德這位教育先鋒簡單介紹了他所作的耐心性測試。試驗的不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咎於失誤(這些失誤可以透過連續的試驗予以糾正),部分原因應歸咎於試驗物件的智力。 。。
第11章 感官教育(6)
第四階段:在最後這個試驗中沒必要像上一個試驗那樣要求孩子重複聽那個聲音。
這樣加大了工作量,還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且超出了我的計劃——單獨訓練每個感官。因此我只作簡單的聽覺測試。
為了確保結果,我讓孩子站在我面前,矇住眼睛,握緊拳頭,我每發出一個聲音,他就伸出一個手指。孩子明白我的意思,當聲音一傳到他的耳朵,他就會很快地舉起一個手指,且表現興奮,這無疑說明了他很喜歡這些古怪的課。
的確,無論孩子是因為喜歡人類的聲音而快樂;還是因為他終於克服了一開始因長時間沒有光的煩惱而快樂,有一點是不變的:他們在測試間歇期間不止一次地拿著矇眼布來到我身邊,將其放到眼睛上,當感覺到我的手將矇眼布繫到他們頭上時會高興地跳起來。
第五階段: 感覺並體會音調的改變和變化。
完全有把握後,孩子們會在上述的試驗中聽到我發出大小不同的聲音。接著我試著讓他們比較這些聲音。這不再是簡單的聽聲音,而是感覺並體會這些音調的改變和變化,這些變化構成了話語的語調。
開始我們先作母音的比較,在這裡我們也是用手來確認試驗的結果的。每個手指表示一個母音,大拇指代表的是A;當發這個音時必須舉起大拇指;食指表示E;中指表示I;以此類推。
第六階段:讓孩子認清母音。
我費了很大勁和很長時間才讓孩子認清這些母音。第一個認清的是O;第二個是A。認清其餘的三個難度更大, 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對母音感到很混亂,不過最終耳朵還是能清楚地聽到這些音了。
他們回來時都興致勃勃的,表現出我之前所說的喜悅。這種狀況一直持續,直到課堂上的喜悅變成喧鬧;聲音變得模糊且舉起的手指也不是與所念的母音對應;爆發出的笑聲多到讓我失去了耐性;我一把矇眼布放到孩子眼睛上他們就開始大笑。
無法繼續教學後,決定不用矇眼布。笑聲確實沒了,但孩子的注意力被周圍的一些小動作吸引了。矇眼布還是有必要的,但要讓孩子明白他不能發出那麼多的笑聲,因為他們正在上課。在這裡值得提一下伊塔德的糾正方法及其取得的效果。
我希望以我的方式嚇一嚇他,但我的目光掃視沒起作用。我拿了一個小手鼓,每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就輕輕敲他一下。但他把這種糾正方法當做開玩笑,他比以前更興奮更吵鬧了。之後我覺得我應該把糾正做得更嚴肅一點。
這個方法奏效了,我看到小男孩灰暗的臉上顯示出的痛苦與高興交織的複雜表情,說明受傷的感覺超過了敲打所帶來的不快。眼淚從矇眼布後流了下來,他要求摘掉矇眼布。但不知是因為尷尬還是害怕,是抑鬱還是生氣,當矇眼布拿開後,他依然緊閉著雙眼。我無法嘲笑他臉上那悲傷的表情,緊閉的眼中偶爾還會滴下一滴淚珠。
天啊,在這種時候(與很多時候一樣)我想辭職不幹了。我覺得神聖的時刻已經不再神聖,我多麼後悔認識了這個小男孩,並強烈譴責人類無聊且缺乏人道的好奇心。為了取得科學進步,他們剝奪了小男孩的生活,至少剝奪了他的天真與快樂。
這點也說明了科學教育對於正常孩子強大的教育優越性。
最後,這個技巧特別的一點在於刺激物的分配。這一點在描述教學體系(材料)及感官教育時會更充分地說明。這裡我們先簡單提一點:
開始只要用少量的、對比強烈的刺激物,然後逐漸過渡到數量較多的、區別比較細緻不易察覺的刺激物。例如,我們一開始將紅色和藍色放一起,將最短的放在最長的旁邊,將最薄的放在最厚的旁邊等等,然後漸漸過渡到辨別細微的顏色差異和辨別非常微小的長度和大小差異。
對於不用眼睛就能“看”,孩子們備感驕傲。他們會伸出手來喊道:“這是我的眼睛!”“我可以用我的手來看!”確實,這些小傢伙們正沿著我們設計的道路在前進,他們無法預料的進步每次都會使我們十分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