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薪嚐膽的故事婦孺皆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閭伐越,闔閭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並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臥薪嚐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
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著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此前數年,夫差“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古人的行為中總是蘊含著一種極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
為越王勾賤獻美人計的文種,也沒有好下場。破吳之後,范蠡急流勇退,臨行前勸文種:“勾賤此人,可以同患難,不可共富貴。你還是走吧。”文種不聽。沒想到有一天文種生病,越王探視,解劍而坐,說:“‘志士不憂其身之死,而憂其道之不行。’你有七術,寡人行其三,而吳已破滅,尚有四術,安所用之·”文種回答不知。越王按捺不住,點撥他:“可不可以把剩下的四術用以謀地下的吳王·”於是揚長而去,把劍留了下來。只見劍匣有“屬鏤”二字,即夫差賜子胥自剄之劍也。文種仰天嘆曰:“古人云‘大德不報。’吾不聽範少伯之言,乃為越王所戮,豈非愚哉!”復自笑曰:“百世而下,論者必以吾配子胥,亦復何恨!”於是伏劍而死。
申不害
(前385—前337)天道無私
戰國時法家,鄭國人,前355年被韓昭侯任為相國。他主張君主“術治”。君主不動聲色地靠詭秘的手段來考核監督臣下是否稱職。臣下無從猜測國君的意圖,這樣,君主就可以做到“獨視”、“獨聽”、“獨斷”,操縱一切。
申不害為相十五年,“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犯”。臨死之前他說:“天道無私,是以恆臣;天道常正,是以清明。”
參考:《群書紀要·大體》
##蘇秦
(?—前284)死後之計
蘇秦,字季子,東周洛陽軒里人,少有大志,曾隨鬼谷子學遊說術多年。後辭別老師,下山求取功名。
蘇秦先回到洛陽家中,變賣家產,然後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鄉。
洛陽的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央求嫂子做頓飯,嫂子不給做,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蘇秦發憤,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腿,“頭懸樑,錐刺骨”。
一年後,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開始二次周遊列國。這回終於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並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
蘇秦衣錦還鄉,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嫂子老遠跪在地上迎接他。
世態炎涼如此。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據《史記》載,蘇秦後來與燕易王母私通,怕被殺,便說服燕易王,派自己去齊國行反間計。齊王不知內情,厚待蘇秦。齊國諸大夫妒其獲寵,派刺客刺殺他。刺客刺蘇秦未死。齊王通輯刺客,多日不得。蘇秦垂死時對齊王說:“臣即死,車裂臣以徇於市,曰‘蘇秦為燕作亂於齊’,如此則臣之賊必得矣。”齊王按照蘇秦所說,張榜尋求殺蘇秦的英雄。
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鉤。竟有四人前來領賞,而且他們都一口咬定:蘇秦是自己殺的。於是士兵把他們“請”到齊王跟前.齊王見到他們四個人,恨得咬牙切齒。可他還是煞有介事地問:“這一千兩黃金,你們四個人怎麼個分法?”這四個人不知道中了計,立即回答說:“這好辦,每人二百五。”
齊王一聽他們還樂滋滋地想著賞金,拍案大怒:“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蘇泰臨死了,還會動腦筋,借人家的手替自己報仇。真是搞謀略人的頭腦啊。
商鞅
(約前390—前338)“作繭自縛”
商鞅,衛國人,喜好刑名之學,在魏國當差,懷才不遇,離魏入秦,做寵臣景監的門子,得到秦孝公的多次召見。商鞅察言觀色,多方試探,以三寸不爛之舌,極力推銷自己的政治主張,終於獲得秦孝公的首肯,被秦孝公任用為左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