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記今生否?
《謁金門》:孤檠側,訴盡十年蹤跡。殘夜人間無氣力,綠窗寒惻惻。落葉瑤階狼藉,高樹露華凝碧。露點聲疏人語密,舊歡無處覓。
《蘇幕遮》:倦憑欄,低擁髻,豐頰修眉,猶是年時意。昨夜西窗殘夢裡,一霎幽歡,不似人間世。恨來遲,防醒易,夢裡驚疑,何況醒時際。涼月滿窗人不寐,香印成灰,總作迴腸字!〗
胡適曾說,讀了王國維的詞,起先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後來見了他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王國維於詞,多是發自肺腑的哀歌。
幾個月後,王國維的繼母葉太夫人也離開了人世,這回連孩子也沒人照管了。親戚們都勸他再娶,他自己則拿不定主意。最後,由他的岳母莫太夫人作主,為他續定了一門親事。
王國維的第二任妻子姓潘,是前妻莫氏的遠房表親,據王國維的女兒王東明說是莫氏的表甥女。這位潘氏夫人就像蘇東坡的第二任妻子一樣,一輩子辛辛苦苦、任勞任怨,為丈夫操持家務、養育孩子,是標準的賢妻良母。除了前妻所生的三個兒子外,潘氏後來又生了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其中夭折兩個)。王國維一生不問家務,家中事無鉅細,全歸潘氏料理。從王國維致羅振玉的信中可以看到,潘氏在王家實在是個頂樑柱。有一次她害牙疼,疼得要命,可當孩子們一個接一個地發燒時,她的牙病竟“霍然而愈”!
羅仲安談到王家事時說“家中遇有糾紛,先生不作左右,袒護潘夫人,人謂其如‘金人’”,王國維的女兒王東明女士解釋“金人”指王國維沉默不語,只是緘默。
潘氏對前妻生的三個兒子如同己出。王國維50歲自殺時,他的第三子貞明還不到娶親的年齡,後來貞明的婚事,也是潘氏一手操辦的。老二高明曾告誡他的妻子:“吾輩弟兄,賴繼母撫育成長,費盡心思。汝須儘子婦之德,毋得相慢!”
這個不幸而又堅強的婦人在丈夫死後獨自支撐著多子女的家庭,她比王國維多活了將近半個世紀,據陳鴻祥《王國維傳》:“潘夫人名麗正,1975年病卒於臺北醫院。”
【嗜好】
王國維愛吃甜食,臥室中一個硃紅的大櫃子,上面兩層專放零食。他的兒子六十年後還記得,開啟櫃門,琳琅滿目,如同是一家小型糖果店,從膠切糖、小桃片、雲片糕、酥糖等蘇式茶點,到紅棗、蜜棗、茯苓餅、核桃、松子等,應有盡有。他夫人每個月從清華園進城採購零食和日用品,回來必是滿滿一洋車,那些精緻的點心就是為他準備的。他每天午飯後點根菸、喝杯茶,就算是休息,然後進書房工作,過幾個小時,他會到臥室的櫃子裡找零食吃。
王國維愛吃紅燒肉,不過必須是他夫人做的,大白菜、西紅柿、茄子、雞蛋也常吃,還愛吃豆腐、豆乾、百葉等豆製品,餃子、燒餅、包子等也愛吃,很少吃魚,可能是北京不大買得到,除了燉雞之外,不大煮湯。他愛吃的水果不多,西瓜、橘子、柿子、葡萄等都喜歡,只是夏天不吃香瓜,也不準孩子吃,認為不好消化。
王國維平時最愛去的地方是琉璃廠,古玩只是看看,主要是買舊書,如果在書店裡遇到了想要的書,那就非買不可了。所以夫人知道他要逛琉璃廠,就先要替他準備錢。有一次他笑容滿面地回家,如獲至寶地開啟包裹,裡面是一本書,他說自己要的不是這本書,只是夾在書裡的一頁舊書。
王國維在北京時,晚上常赴宣外大街喝大酒缸(小酒店),以鹹水毛豆、煮花生佐酒;酒是白酒,一杯能醉。他雖然酒量很小,稍飲即臉紅,但仍樂此不疲,王說是以此尋覓高陽酒徒的風味。
【逸事】(缺)
【恩怨】
王國維與羅振玉是浙江同鄉,二人不僅僅是兒女親家,羅振玉對王國維來說,是老師,是摯友,對王國維有知遇之恩。
1896年,羅振玉在上海組創學農社並設立農報館,編輯出版《農學報》,需要聘用翻譯人員,以便把歐美及日本的農科書籍和農學書報介紹到中國來,乃於1898年6月以私人資本在上海新馬路梅福裡開設東文學社。
據羅振玉的外孫劉蕙孫講,戊戌年正月初二,羅到《時務報》館給館主汪康年拜年,進門以後,闃然無人,一直走到樓上,見一小房間裡有個人,桌上放一包花生米,攤著一本書自斟自酌,不覺有點奇怪。進房一看,其人讀的是《文選·兩都賦》,斟的是紹興酒。益覺奇怪,進而問詢,那人乃起身讓坐,原來是《時務報》校對員海寧人王靜安(王國維字靜安),對坐攀談,覺得此人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