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3 / 4)

小說:細說民國大文人 作者:博搏

得不多。”

郁達夫40歲時曾在福建省政府裡上過一陣班,據說他天天下午去上班,而且必拎兩瓶黃酒置於案頭,一邊辦公一邊喝。

抗戰時期,郁達夫流亡蘇門達臘,開設了一家酒廠,並很快出了“雙清”、“初戀”兩種酒,銷量還不錯。據說他故意把酒的度數釀得很高,而他自己則滴酒不沾,他說要以此來毒害當地日本駐軍的身體。

鬱飛曾回憶父親的好酒與好書:父親嗜好的菸酒和書籍在這天南一角更是方便而多樣。歐美的好煙名酒多而便宜(因為新加坡是不徵關稅的自由港),書籍也是古今中外皆可買到。兩萬多冊藏書在杭州淪陷於敵手,他還是每到一地就置備起備查的或愛讀的中外書籍,抵星的第二天,女記者李葆真來訪時就見到他抱了一大包外國書回旅社,為價廉物美而喜笑顏開。此後數年間他堆積起滿房書籍,到烽煙中倉皇出走時當然一冊也帶不走。

郁達夫好藏書。新加坡即將淪陷時,大家決定撤離到蘇門答臘,約定第二天凌晨集合。郁達夫來得很早,一手裡拿著一個皮箱,一手裡拿著裝日用雜物的手提包,大約是夜不成寐,臉色蒼白,眼裡佈滿紅絲,苦笑道:“又把萬卷藏書丟了,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杭州‘風雨茅廬’的三萬卷藏書!”

在蘇門答臘,郁達夫把憲兵部沒收而視為廢品的荷蘭人、歐洲人的書籍都搬到自己房子來。杭州“風雨茅廬”藏書3萬卷(遺囑稱50萬卷),新加坡藏書萬卷都喪失了。這時隊突然出現這許多意外的“財富”,郁達夫喜形於色。他頗為得意地帶張楚琨上家裡參觀他的新“財富”:有英文的、德文的、法文的、荷蘭文的、印尼文的,整整齊齊擺在沒收的極為精緻的書拒內。他指著一套精裝的英文書給張看:“這是莎士比亞全集,多漂亮的版本!”

【教學】

郁達夫曾在北大經濟系教統計學。郁達夫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留學歸來後,受聘為北大經濟系講師,開設統計學課程。據樊弘回憶:“郁達夫上第一堂統計學課時就說,我們這門課是統計學,你們選了這門課,歡迎前來聽課,但也可以不來聽課,至於期終成績呢,大家都會得到優良成績的。”

1923年9月(一說10月),郁達夫到北大任教,是陳豹隱(啟修)所推薦。郁達夫1919年11月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經濟學科學習,1922年3月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和陳是前後同學。郁達夫到北大教書,是因為經濟困窘。

郁達夫在北大經濟系的職稱是講師,每週兩小時統計學課,月薪三十多塊錢。同時在北平平民大學和國立藝術專門學校兼課。

當時北大學生、後來成為著名學者和詩人的馮至寫的《相沫與相忘——憶郁達夫在北京》中說:“上課鐘響了,郁達夫走上講臺,……說:‘陳啟修先生的老師也是我的老師,我們講的是從同一個老師那裡得來的,所以講的內容不會有什麼不同。’說得那樣坦率,我感到驚奇。……從來沒有從一位教員或教授口裡聽到過這類的話。這對於那些一本正經、求知若渴的經濟系同學無異潑了一盆冷水。而且剛過了半個鐘頭,他就提前下課了,許多聽者的臉上顯露出失望的神情。”

當年和郁達夫往來的陳翔鶴在1947年寫的《郁達夫回憶瑣記》中說,鬱曾在他面前發牢騷:“誰高興上課,馬馬胡胡的。你以為我教的是文學嗎?不是的,是‘統計學’。統什麼計,真是無聊之極!”

郁達夫1927年在《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回顧》中說:“受了北大之聘,到北京之後,因為環境的變遷和預備講義的忙碌,在一九二四年中間,心裡雖然感到了許多苦悶焦躁,然而作品終究不多。”他在寫給郭沫若和成仿吾的信中說:“我一拿到講義稿,或看到第二天不得不去上課的時間表的時候,胸裡忽而會咽上一口氣來,正如酒醉的人,打轉飽嗝來的樣子。”“精神物質,兩無可觀,萎靡頹廢,正如半空中的雨滴,只是沉沉落墜。”郁達夫1925年2月離開北大。

【文學】

郁達夫在東京帝國大學學經濟學,但除了應付一年一度的考試外,很少在這方面下功夫。他特別喜歡讀小說,他在圖書館借閱小說的數量,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別人借書總是先查目錄,選擇需要的去借,他卻是從書架上一格一格地整批借出,看完後又從上回終止的地方整批借下去。就這樣一格又一格,一架又一架,到他畢業為止,竟讀了不下3000本各種文字的小說。

郁達夫有很好的舊學功底,十幾歲即寫得一手好詩,是舊體詩寫得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