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牌這個詞,在出版界指的是大型出版社底下的下屬出版社。
說起通俗文藝出版社,時間比較久遠。
建國初期,在燕京曾有一家zy級的、以工農兵為出書物件的、專出各類通俗讀物的出版社,它就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出版社之一——通俗讀物出版社。
通俗讀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分為五大類,一是通俗理論讀物、政治讀物和黨史黨建讀物、二是時事、政策讀物和農村工作讀物,三是語文知識讀物、史地讀物和科普讀物,四是曲藝說唱、故事傳奇、歷史演義、戲劇等通俗文藝讀物,五是連環畫、畫冊和年畫。
從建國初期到1958年通俗讀物出版社因為某些原因併入人民系出版社,這家出版社共編輯出版各類通俗讀物1700餘種,這些圖書少的印幾萬冊,多的印幾十萬冊,最多幾百萬冊。
單每年計劃出版圖書量就高達四千萬冊,無論是圖書銷量還是影響力,都足以傲視當時國內整個出版行業。
1955年時,通俗讀物出版社成立不過兩年時間,隊伍便膨脹到240多人,辦公條件簡陋,出版社決定籌資建設了一座6600多平方米的五層辦公大樓,位於朝內大街路南320號,也就是如今的朝內大街166號,國文社的所在地。
沒想到的是大樓57年建成,58年就經歷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大肢解,當年通俗讀物出版社被拆分之後併入人民系出版社。
它的政治理論、時事政策、文庫、《時事手冊》、《政治學習》的書刊出版任務及編輯幹部,以及美術、出版、發行、行政幹部,大部併入了人民出版社;
科學讀物的出版任務及編輯幹部併入科普出版社;
文藝讀物的出版任務和編輯幹部以及寶文堂書店,併入國民文學出版社;
寶文堂印刷廠由文化部接收。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民出版社和國民文學出版社現在待在朝內大街166號,有點鳩佔鵲巢的嫌疑。
而通俗文藝出版社和通俗讀物出版社,僅有兩字之差,屬於通俗讀物出版社的副牌社。
通俗讀物出版社的文藝讀物出版及寶文堂書店併入國民文學出版社後,通俗文藝出版社也理所應當的成為國文社的副牌社。
副牌社在國內出版界並不少見,比如人民美術出版社就有朝花美術出版社、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這兩個副牌,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有文化教育出版社這個副牌。
有不少出版社和副牌社是一套班子,兩個名字,幹活的還是那些人,只不過出書的時候換了個名頭,還有的是人事參雜,比如副牌社的社長很有可能就是上級出版社的社長、副社長之類的兼任,編輯部也大概是如此,正與副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除了通俗文藝出版社這個副牌社之外,國文社曾經擁有的副牌社還有很多,滬上魯迅著作編刊社、時代出版社、天下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文學古籍刊行社、藝術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音樂出版社、外國文學出版社等。
在國文社曾經所擁有的這些副牌社,命運各不相同。
如滬上魯迅著作編刊社、時代出版社這種,屬於徹底併入,而且被完全消化。
也有如作家出版社、藝術出版社這樣的,在改革開放後恢復了獨立建制的出版社。
還有如文學古籍刊行社這種,在幾十年當中幾經波折,最後仍為國文社副牌社的情況。
林為民在去署裡討公道的時候說要恢復通俗文藝出版社,除了是給領導一個臺階下之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他當了國文社總編輯之後,打算擴大社內通俗讀物的出版量。
但國文社歸根結底是一家以純文學見長的出版社,通俗讀物出的太多了,不提外界的看法,恐怕國文社自己內部首先就會出現反對的聲音。
恢復通俗文藝出版社這個副牌社,是一舉兩得,既解決了眼前的麻煩,也解決了未來可能會有的麻煩。
我專門搞一個出通俗讀物的出版社,不管是自己人還是外人,再找毛病就說不過去了吧?
林為民將他的想法和程早春和盤托出,程早春思量過後表示認可。
既然林為民已經把事情都辦好了,程早春也不矯情,抓緊時間讓人先打報告。
多一個副牌社,國文社在發展過程中就多一分動力,通俗文藝出版社恢復的越早越好。
“副牌社恢復以後的出版方向你要把握好,包括策劃書目也要儘快落實。不能牌子都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