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少。
好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溝通,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
又過了兩天《中華散文》編輯部正式掛牌成立,辦公室就在國文社西南三樓。
新成立的《中華散文》編輯部,由李曙光任主編,當代文學一編室的主任李新兼任副主編,當代文學二編室副主任榮陪香任執行副主編,手下四個責任編輯。
這個陣容,可比《九州英雄志》創刊時的大小貓兩三隻強多了。
人家的稿件也不用愁,《當代》的散文稿件源源不斷的供給,這份新成立的刊物壓根就不知道“缺稿”這兩個字怎麼寫。
於秋雨還特地應林為民的邀請給《中華散文》刊物寄來了幾篇散文作品。
上個月,於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剛剛出版,首印2萬冊,在國文社每年出版的幾百種圖書當中顯得平平無奇。
可就是這部看起來平平無奇、作者在文學界也毫無聲望的散文集,竟然在上市半個月內便售罄,國文社不得不緊急加印3萬冊,本以為少說也能支撐個把月。
沒想到不過一週多時間,各地書店的庫存再次告急。
這回國文社終於相信,社裡好像又出了個大爆款。
第二次加印,印刷量直接飆升到了10萬冊,總算是緩解了市場和讀者們對於這部散文集的渴求。
但讓國文社所有編輯們想不通的是,它憑什麼啊?
《文化苦旅》的書稿社裡好幾位資深編審都看過,這些散文作品寫作水平是很不錯的,但缺點也不少,光是編審們給挑出來的用典錯誤就有幾十處。
最關鍵的是,國內的圖書界這麼多年來,就沒有散文集大賣的先例啊!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國內文學界出的散文大家不少,很多作品也為國人所熟知,有的作品因為上了教科書,甚至是家喻戶曉。
可無論是多大的名家,他們的作品結集出版後,通常前期銷量都是不溫不火的,但勝在一個長盛不衰,所以總的銷量還是不錯的,這指的是名家。
《文化苦旅》這部散文集和國文社以前出版的所有散文集都不一樣,它起於籍籍無名,可在出版當月便有一飛沖天之勢。
圖書銷售在後世所謂“暢銷書”橫行之前,一直都是長尾效應。
所以照現在的趨勢,這部散文集只要後面不啞火,賣個百八十萬冊簡直不要太輕鬆。
國文社的同事們最近在聊到《文化苦旅》時,口中的驚歎和臉上的不可思議就沒停過。
而且大家還知道,這部散文集是林為民主動向於秋雨約來的,這就更神奇了。
要不是這次《文化苦旅》要出版,國文社很多編輯甚至沒有聽說過中國文學界有於秋雨這麼個人。
林為民不僅知道他,竟然還約人家出散文集。
現在散文集的銷量爆了誰不得說一句林總編慧眼如炬、高瞻遠矚?
難怪人家年紀輕輕就能當總編!
所以,《中華散文》編輯部對於於秋雨的新作品寄來,肯定是舉雙手歡迎的。
“要是算上伱們通文社的《九州英雄志》,我們國文社現在已經有五份刊物了!”
程早春在說這句話時,不僅僅是感嘆,更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驕傲。
國文社現在擁有的刊物有《當代》《新文學史料》《文學故事報》《九州英雄志》,以及新成立的《中華散文》。
《人民文學》早年是國文社和文協共同主管的,這兩年分家了,成了文協那邊的刊物,出版社也變成了作家出版社。
《當代》創刊於1979年,主攻純文學領域,刊發作品型別繁雜,包括、散文、報告文學、詩歌等多種文體。一開始是季刊,然後一步步改版到雙月刊、月刊,銷量在這些年裡穩步上升,多年來已經是國內純文學刊物領域的一哥。
《新文學史料》是季刊,比《當代》創刊早一年,刊發的主要內容是現代文學史上各個時期重要代表人物的文章及回憶錄,因為是專注於現代文學史料的記載,所以銷量一直不高,十萬份到二十萬份之間,但勝在穩定,而且因為刊物定位獨特,在國內文學界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文學故事報》創刊於1985年,屬於週報,以文史類文摘內容為主,前幾年銷量也一直穩定在每期四五十萬份銷量之間。
然後就是才發了兩期的《九州英雄志》,創刊號銷量破百萬份,目前第二期發行半個月時間,發行量已經突破了140萬,國文社的所有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