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為他人作嫁衣裳(2 / 3)

字數還不到五萬字,卻是榮世輝一生唯一的一部著作。

第二天上午召開編前會,會議由林為民主持,社裡各個編輯室主編出席。

“巴老的文集現在出到第十七卷,後面的佚文、創作談、書信和日子等,很多資料蒐集起來比較困難,我們編輯室的想法是打個廣告。”

說話的是汪仰晨,他在社裡不算什麼領導,但資歷夠老,為人勤懇,多年來一直是巴老的責任編輯,哪怕如今已經年過七旬,但巴老的作品也仍是由他負責。

五十年代末,國文社曾出版過巴老的文集,當時只有14卷,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巴老的創作仍在繼續,所以文集的更新也成了必然。

林為民說道:“讓《當代》幫忙發個徵集信吧。”

賀啟智點點頭,“沒問題。”

“外文室的那套《童話之林》我審了一遍,沒什麼問題,書稿會後我讓小張給你們送過去,抓緊時間排版付印。”

“對了,老賀,我看有不少讀者都反應《當代》今年的封面丟了傳統,一味的用深色背景,圖案花裡胡哨,讓人看著不舒服。你們編輯部跟設計那邊溝通一下,刊物要改動,推陳出新是好事,但是不能不顧及讀者的感受。”

林為民有條不紊的與各個編輯室主編溝通著,等到會議結束,眾人散去。

“李新!”林為民叫住了當代文學一編室的李新。

“總編,什麼事?”

林為民將榮世輝的那份寓言集交給他,“這是榮老師生前的作品集,你們編輯室審校一下。”

李新立刻想到了前幾天榮世輝的去世,知道林為民肯定是受了人情所託,“好,我這邊儘快。”

開完了會,中午吃飯的時候,程早春和林為民坐在一起,問道:“下午有沒有時間?”

“什麼事?”

“印刷廠找好了,下午你要是有時間就跟我一起去看一下。”

“好。”林為民答應道。

前段時間新華印刷廠要淘汰落後的鉛印裝置,國文社花了不到五萬塊錢就買下了這些裝置。

但國文社沒有印刷廠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人合作。

國營印刷廠肯定是不行的,所以程早春把目標放到了鄉鎮企業上。

找了快一個月時間,終於相中了一家大興的村辦企業。

吃完午飯程早春和林為民帶上幾個同事,一路驅車來到大興。

後世大興是燕京的區,但那是2001年以後的事,如今這裡還屬於燕京周邊的郊縣,位於燕京正南方向,距離燕京二十多公里。

黃村印刷廠是村辦工廠,規模並不大,平時最多的業務是印刷萬年曆、掛曆、旅遊宣傳冊,產量也不高,廠房倒是很大。

考察完了印刷廠,程早春問林為民:“你覺得怎麼樣?”

“鉛印裝置沒那麼嬌氣,這裡地方夠用,交通也還算便利,主要是合辦工廠的規矩要定好。”

程早春點點頭,“我就是看中這規模小,我們能佔據掌控權。”

程早春是國文社社長,合辦印刷廠的事他是全權代表,簡單跟林為民溝通了幾句,他便跟村裡和鎮裡的幹部聊了起來。

黃村印刷廠規模很小,一年的產值不過百萬,盈利更是隻有不到十萬。

國文社收購新華印刷廠淘汰下來的鉛印裝置用的是廢品價,但拿到黃村印刷廠談合作就不是這個價了。

這一大批機器再折舊也得價值幾十萬,而黃村印刷廠總資產不過50萬。

最後經過一番談判,國文社以鉛印裝置作價60萬以及現金10萬入股,成了黃村印刷廠的大股東。

黃村印刷廠也不叫黃村印刷廠了,從此以後鳥槍換炮,改叫燕京國民文學印刷廠了。

新成立的燕京國民文學印刷廠因為有新華印刷廠那一大批鉛印裝置的加持,產能比以前翻了十幾倍,規模堪比一些市一級的國營印刷廠。

就是硬體條件寒酸了一段,不管是廠房、印刷裝置都透著一股“小米加步槍”的味道。

不過就如程早春所說的那樣,先解決有沒有到問題,再談好不好。

至少燕京國民文學印刷廠的成立,讓國文社將一部分印刷業務抓在了自己的手裡

短時間內,這裡可以國文社的重印書和通文社的印刷需求,節省不少成本。

未來如果發展的順利,未嘗不可以再擴大規模,上馬新裝置。

哪怕是發展的不順利,也不過投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