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程丹青卻表示反對,“要說《霸王別姬》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意料之中的事,這話沒錯。畢竟林為民有《末代皇帝》在前,但電影票房這麼牛,絕對是各方面因素互相促進所造成的,有一定的巧合因素。”
說到這裡,他忍不住多說幾句:“我印象最深的是從兩年前《一個都不能少》引進到米國來的時候,出版社的宣傳攻勢不小,我在好幾本文學雜誌和報紙上都看到了相關的資料和報道。”
“對對對,我想起來了。希望工程,林為民為了這事特地寫的小說,而且還捐了一千萬米刀。”
說到“一千萬米刀”,眾人的語氣充滿了驚歎。
他們身在米國這個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自然知道錢有多難賺。
一個國內的作家,竟然隨手就捐了一千萬米刀,如何能不讓人驚歎。
“是啊!林為民的作品從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引進到米國了,這些年其實銷量一直都很好,《霸王別姬》《套馬人》《情人》······還有話劇的加持。
但之前更多的還是作品紅,可自從那次的宣傳之後,我就感覺有點不太一樣了。
去年《理查德·耶茨文集》出版,又是一樣的宣傳策略,比上一次還要成功。米國的媒體完全把林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名字聯絡在了一起。
一個鬱郁不得志、歲月蹉跎,一個天資縱橫、年少成名,這兩個人放在一起,不僅是強烈的對比,也充滿了戲劇張力。
我要是記者,也會喜歡寫這種報道,完全是戳中了大眾的興趣點。
我有時候跟米國人聊天,他們隨口都能叫出林為民的名字,而且對他的印象極佳,都說是偉大的文學家。”
黎全武說道:“米國人說話就是喜歡誇張!”
“也不能算是誇張吧?林為民光是米國的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就拿了兩回,還有龔古爾文學獎和斯特雷加文學獎,一般的作家可拿不到這些獎項,很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沒拿過這麼多獎!”
說話的是盧志芳,她對於林為民所獲得過的榮譽如數家珍。
當年《追風箏的人》在百老匯公演,林為民讓人送來門票,他們一群留學生都去看了。
也看到了外國觀眾對於林為民作品的狂熱追捧,很多人內心都充滿了與有榮焉的驕傲,以前對林為民的種種看不慣在這種心態下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欣賞和仰慕。
“你們看看這個!”盧志芳從包裡掏出了一本雜誌。
最新一期的米國版《時代週刊》上,黑色的背景,林為民的肖像照佔據了整個封面,這是《時代週刊》的一貫特色。
“這是林為民?”大家看到刊物封面,臉上露出難以言表的驚詫。
“貨真價實!”盧志芳的語氣帶著幾分驕傲,將雜誌遞給了大家。
眾人好奇的都湊了上來,圍在一起翻閱起了《時代週刊》。
採訪稿足足兩萬多字,佔據了這一期《時代週刊》相當大的份量。
理查德·斯坦格爾從業十餘年,無論是文筆還是採訪風格都臻至成熟、老辣,尤其是經過提煉後刊發出來的採訪內容,採訪者與被採訪者的每一次問答都是精彩的博弈,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大家看到最後提到了大家剛才還在討論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問題。
林為民引述《聖經》當中的話,讓人印象深刻。
黎全武想到前幾年見到林為民的情景,忍不住說道:“他這個人還真是一貫自大!”
程丹青心裡的想法則是:臥槽!裝得好逼!
不過他沒有表露內心的想法,反而說道:“我覺得這倒不是自大,應該說是一種基於實力的自信。”
盧志芳贊同道:“丹青說的沒錯。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壯士積蓄力量捍衛自己的榮譽,又不是去搶奪他人的榮譽。”
“那諾貝爾文學獎也不是他們家的。”黎全武辯駁道。
“不管你承不承認,諾貝爾文學獎只是金字塔尖那一小撮作家可以染指的榮譽。對於這樣一群作家來說,這份榮譽就是在他們這個圈子裡傳來傳去的而已,所以說,用'傢俱'來比喻也很恰當,只是這個家大了一點,壯士多了一點。”盧志芳說道。
黎全武搖了搖頭,“你們這些狂熱粉絲怎麼辯都能辯出理來!”
“我這才叫中肯!”
“行了行了,為了人家的事有什麼好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