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拉到門口林為民一頭霧水,“這是做什麼?”
劉以鬯給他解釋,這是《香江文學》自成立以來的一個傳統,但凡有作家到訪,不管有名無名,都要在編輯部門口留一張影,以示尊重,也算是一種紀念。
“為民,這照片登在我們下一期照片上可以嗎?”劉以鬯徵詢林為民的意見。
照完的作家照片要發表到《香江文學》下一期的雜誌上,這也是傳統。
林為民玩笑道:“發倒是可以,但稿費一定要付。”
玩笑了幾句,劉以鬯又請林為民喝咖啡,不過這次不光是請他,還有編輯部的全體成員。
“今天難得為民來做客,下午到對面咖啡館喝咖啡!”
劉以鬯宣佈完這個決定,編輯部內眾人歡呼,大家在意的並不是喝咖啡,而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摸魚。
劉以鬯喜歡喝咖啡,但不多喝,更多的是藉著咖啡聊天。
他從四十年代來到香江,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聊起天來說的最多的除了文學這個話題,就離不開國內的風土人情。
他在三十年代初登上滬上文壇,主編過多種文學副刊,最後才定居香江,對於故鄉的思念是刻入骨髓的。
“當年抗戰勝利後,我還在滬上辦過懷正文化社,施蟄存、姚雪垠他們的作品我們當時還出版了不少呢!
“戰後滬上滿目瘡痍,我們沒有辦公的地方,用的是我們家的兩幢花園洋房做辦公室,雪垠等人都住過那裡。”
劉以鬯唏噓的感慨著往事,林為民在一旁聽的津津有味。
聊過了往事,兩人又聊起了各自刊物這幾年的發展。
《香江文學》創刊於1985年,香江這座城市原本是沒有文學的,是劉以鬯他們這群南下的文人的到來,才讓這裡有了幾分文氣。
但文學在香江這座城市裡依舊是小眾的,所以《香江文學》這幾年發展的並不算多好。
今年以來,一部分報紙又開始實行改革,副刊的版面急劇縮減,很多報紙都取消了專欄。
特別是中長篇的一下子就缺少了大量的發表空間,其他型別的文學作品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劉以鬯聊到這個話題時,言語間滿是沉重。
在香江這個高度商業化的城市,嚴肅文學的發表和出版日見艱難,未來必定會更加邊緣化。
林為民感慨道:“這種邊緣化可能更接近於現代社會的文學常態,恰恰給更普遍的文學生存提供了社會的參照。大浪淘沙嘛,喜歡的人還是會繼續寫,喜歡看的人還是會繼續看,留下來的往往也是好的。”
感受到林為民話中的樂觀和豁達,劉以鬯也笑了起來“著相了,著相了,還是你的思想境界高!”
聊天進行到最後,劉以鬯又同林為民聊到了他來香江的目的,他目光中帶著幾分懇求說道:“為民,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你們出版社是不是可以適當的引進一些我們這裡的作品?”
林為民聯想到剛才劉以鬯的一番話,自然明白他是想為香江的作家們開闢一條新的發表渠道。
林為民沉吟片刻,說道:“這個話我不能馬上答應你,因為我做不了主。不過我這次來的目的伱也清楚,是為了引進梁鳳怡女士的作品。既然梁女士的作品能引進,我想其他人的作品應該也是可以的。回去之後我會跟社裡溝通一下這個問題,爭取早日給你答覆。”
劉以鬯滿臉真誠道:“為民,有勞你了!”
林為民擺擺手,笑著說道:“以前總是我給你推薦我們內地的作家,這一次也輪到你來給我推薦了。”
劉以鬯也笑道:“好,以後我一定多給你推薦!”
聊到傍晚,劉以鬯請林為民吃了頓飯後,把他送回了酒店。
晚上,林為民洗了個澡,正準備休息,卻接到了前臺的電話,說有人找他。
林為民好奇,自己在香江總共也沒認識多少人,相熟的更少,誰會來找他呢?
帶著好奇來到樓下大堂,林為民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耀明兄?”
林為民驚奇,想不到來找他的會是潘耀明。
潘耀明是香江三聯書店的總經理,85年林為民和石鐵生等人正是受到潘耀明的邀請才來到了香江訪問。
“為民,好久不見了!”潘耀明上前和林為民親熱的打了個招呼。
寒暄幾句後,林為民問道:“你怎麼知道我來香江了?”
潘耀明笑道:“我聽柳同志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