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電話亭緊密相連,大家比著賽“喊話”。
林為民跟阿瑟·米勒在電話中艱難的交流著,他熬走了兩撥人,足足打了半個多小時的電話,中間工作人員好心來提醒了兩次,林為民並未理會。
工作人員來提醒林為民,自然不是因為他打電話聲音大,這年頭電話通話質量差,大家打電話聲音大很正常。
工作人員提醒的是通話時長,如今國內打越洋電話價格不菲。燕京飯店這裡的郵局收費是12塊每分鐘,而且只收外匯券,一般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就夠打兩三分鐘的電話。
以至於在林為民結束通話了電話之後,工作人員看向他的眼神透著一股怪異和警惕,生怕他撂下電話就跑。
這也就是林為民剛才放了一百塊外匯券的押金,要不然工作人員都不見得會讓他把電話打完。
“同志,你還需要交224塊。”
工作人員這句話說完,林為民尚未說話,一旁剛填完檔案的國人小夥子猛地抬起頭,看了看電話亭,又看了看林為民,嘴唇囁嚅。
等林為民掏錢將電話費付了之後,工作人員鬆了口氣,目送他離開郵局。
等在一旁的小夥子,遞上檔案,然後低聲問工作人員:“他打了多長時間啊?”
“半個多小時!花了三百多塊錢外匯券!”
工作人員也極少見到林為民這種壕氣的人,語氣中帶著幾分八卦。
小夥子扭頭看向林為民的背影。
打了個電話花三百多塊外匯券,這得是多要命的事啊?
事肯定不要命,但是要錢。
三百多塊錢,屬實是“電話刺客”了。
三百多塊外匯券對林為民來說九牛一毛,但打國際長途這種經歷實在是讓人感覺痛苦。
林為民莫名的想到了網上的短影片段子,那種所有生活瑣事都要打報告、到經過政府部門審批的段子,藝術果然是源於生活啊!
跟阿瑟·米勒的電話打的斷斷續續,但好歹事情是說清楚了。
《觸不可及》經過這一年多在百老匯的演出,已經在米國的話劇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比如去年夏天獲得的託尼獎。
儘管當時只是獲得了演員獎,對於林為民這個編劇和阿瑟·米勒這個投資人兼製作人的加成沒有那麼大,但是對於演員和話劇本身的加成效果還是很高的。
名聲不斷的發酵,米國的不少演出公司都在聯絡阿瑟·米勒,希望可以確定《觸不可及》的巡演計劃,阿瑟·米勒也有意開啟《觸不可及》的巡演。
相比於駐場,百老匯的製作人們沒有不喜歡巡演的。
因為巡演不僅是一部大賣話劇的標誌,更是比固定演出賺錢賺的瘋狂的多。
固定演出時,門票固定售價,製作方很少敢加價。
漲價容易降價難,萬一漲太多沒人來,自己再降價反而讓人覺得這部劇有問題。
所以,製作方通常只能透過黃牛的方式暗戳戳的賺加價的門票錢。
巡演定的票價普遍比固定演出要貴不少,而且操縱起票價來也更容易,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割韭菜。
未來《觸不可及》的巡演計劃一旦開啟,林為民必然又會進賬一大筆收入。
阿瑟·米勒當然賺的更多,所以他才會這麼積極的推動巡演,包括邀請林為民赴米。
畢竟,那可都是錢啊!
眼下剛過完年,才二月中旬。
《當代》的月刊改版剛出到第二期,尚未完全進入正軌,而且他還答應了人藝擔任《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的編劇,短時間內是無法去米國的。
所以他和阿瑟·米勒商定了看看四月以後找個時間去米國一趟,具體時間沒有說死,畢竟計劃沒有變化快。
至於阿瑟·米勒在電話中一直提到的下一部改編作品的問題,林為民勸說阿瑟·米勒等他到了米國以後再視具體情況而定。
任何一部外國作品,脫離了故土在其他國家受到熱烈的歡迎,除了本身的質量以外,運氣因素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急匆匆開展第二個專案並不是穩妥之舉。
林為民成功說服了阿瑟·米勒。
回到國文社,謨言等在編輯部辦公室。
過年期間他回了老家,但筆耕不輟,硬是利用這麼幾天時間將《紅高粱》的劇本寫完,回到燕京來第一時間就是找到國文社,想讓林為民幫他看看劇本的質量怎麼樣。
林為民翻著劇本,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