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天,林為民晚上去了巴里摩爾劇院觀看《觸不可及》的演出。
米國版的《觸不可及》已經在百老匯演出了一年多的時間,超過四百場,對於一部話劇來說,無論是場次還是票房都已經達到了百老匯話劇頂級水平。
阿瑟·米勒預估現在這樣的票房成績應該還會維持一段時間,但在半年之後,一定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下滑。
這對於任何一出話劇或者音樂劇都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畢竟觀眾就那麼多,大家都已經看過的作品,沒有多少人會願意兩次、三次的掏錢觀看,觀眾同樣需要新鮮感。
阿瑟·米勒已經計劃好了,真到了票房收入不濟的時候,《觸不可及》劇組會立刻啟動巡演計劃,在全國範圍內狠狠的圈一波錢,然後再回到百老匯賣一波情懷,利用迴光返照的餘溫賺夠了錢後就謝幕。
這並非是《觸不可及》在百老匯的終結,只是階段性的告別。對於任何一部在百老匯受歡迎的話劇來說,都沒有永遠的告別。
區別只是在於,它什麼時候會返場。
各大戲劇獎項,可是都有最佳復排話劇獎的。
觀眾雖然喜歡新鮮,但同樣懷舊,還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觀眾也在更新換代,這都是話劇復排的先天條件。
可惜這種重返舞臺通常是以年,甚至是十年八年來計算的。
就目前來看,《觸不可及》至少還會為林為民和阿瑟·米勒創作兩三年的收入。
畢竟巴里摩爾劇院的演出還在鼎盛時期,未來如果開啟巡演,光是米國各地的劇院就足夠《觸不可及》劇組跑個一兩年了。
看完了話劇的第二天早上,黃廣生載著林為民來到西80街的一家店鋪。
薩巴斯是一間六七米寬的小店,開業同樣超過了半個世紀時間,跟綠苑酒廊不同的是,半個世紀期間,這家店的主人並沒有變過。
半個世紀未曾改變的薩巴斯,在時間的歷久彌新下成為了上西區鮮明的商業地標,很多曼哈頓市民都是這家店的忠實擁躉。
林為民和黃廣生找了個窗邊的位置,點了一杯咖啡、一隻全麥麵包、一盒油橄欖,據黃廣生說,這是很多曼哈頓人來薩巴斯的標配。
吃早餐的時候,林為民注意到街對面的綠色小門臉,招牌上只有一個單詞:books,很明顯是一家書店,光看名字就極具個性。
林老師看到書店腦子裡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這不得整一堆原版書回去裝逼?
隨即又搖了搖頭,裝逼都裝走火入魔了。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怎麼能這麼庸俗呢?
吃完了早飯,林為民便跑進了書店。西區人書店的店面很窄,窄到除了兩邊的書架之外,中間的過道竟然容不下兩個人並排錯肩而過,想要透過只能側著身子。
這裡經營的書籍都是二手書,種類繁多,初版書、簽名書、劇本、攝影集,也賣唱片:搖滾、流行、另類。
林為民進到這裡如魚得水,臨走時抱了整整兩包書,還有唱片。
花費了幾百米刀,不僅可以裝逼,還可以送人,一舉兩得。
將書送回了公寓,吃過了午飯,午後陽光愜意,林為民買了份報紙走進了一家咖啡館。
點了杯咖啡剛喝了一口,卻看到報紙上的標題。
《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疑似發生爆炸事故》。
《紐約時報》的頭條內容,按照報紙上的描述爆炸事故發生在4月26日,但蘇聯方面至今未曝光。
4月26日,恰好就是自己登機飛往米國的那天,這回老毛子麻煩大了。
林為民自然知道切爾諾貝利核爆炸的事,只是後世他並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沒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見證這個人類歷史上的首個核洩漏事故。
心中感嘆,人卻無比悠哉。
在曼哈頓的街頭悠然度過了一天之後,林為民開始收心,他沒忘了來米國的正事。
翌日便開始了《追風箏的人》劇本的創作。
英語並非林為民的母語,交流沒問題,但用來寫作就差了幾分火候,還好有阿瑟·米勒。
林為民只管放開寫,到時候交給他去潤色就行了。
進入創作狀態,林為民很少出門,除了一日三餐。
在公寓裡待了三天時間,這天房間內的電話響了起來。
自林為民入住公寓後,這電話只有阿瑟·米勒或者是黃廣生打來過,林為民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