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熱點話題都有沉寂的時候,《當代》1983年第一期和林為民的那篇《我們的文學創作需要百花齊放》所引發的討論和轟動在經過最開始的烈火烹油之後,逐漸走向平息,但帶來的影響和效果是持久的。
第一期的銷量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突破了180萬冊,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以平緩的速度增加著,預計突破200萬冊只是時間問題。
編輯部的祝昌盛週末無聊,好奇的蹲在一個書報攤旁,就想看看像這樣一個書報攤一天究竟能賣出去多少《當代》。
他蹲了一天得到了一個數字,14本。
而像這樣的書報攤在燕京市有近百個,也就是說,光是燕京市的書報攤每天就可以銷售出一兩千本《當代》,更別提還有書店和郵局這樣地方。
祝昌盛知道燕京作為首都,文化受眾肯定是要比其他地方多那麼一些的,但即便是這樣也很恐怖了,這只是一個城市而已。
祝昌盛還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買雜誌的基本以年輕人居多,快到傍晚的時候祝昌盛瞧見有個男生買了好幾本《當代》。
他好奇的追了上去,“同志,你買這麼多《當代》幹什麼?”
男生警惕的問道:“你是幹什麼的?”
祝昌盛笑了笑,掏出了自己的工作證,自我介紹了一番。
男生的態度頓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熱情的解釋道:“我這書給讀書角準備的。”
“哦,原來是幫班級採購。”
男生道:“不是幫班級採購,我是買了雜誌捐給班級的讀書角。”
《當代》的定價可不便宜,一塊錢呢。
小夥子張口就說要捐,啥家庭啊!
細聊了聊,祝昌盛才知道原來原來小夥子叫張建軍,一直很喜歡林為民的,這一期的《當代》他實際上早就已經買過,也看過了。
現在剛上大學,最近開學了,他買這些《當代》純粹是為了支援林為民,他打算把這幾本《當代》捐給他們系裡幾個班級的讀書角,讓大家都能看到《當代》。
祝昌盛了解完內情,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張建軍的這種行為,只能笑著誇獎道:“同學,你真是有心了!”
張建軍道:“都是為了支援《當代》和林老師。我們讀書會的同學們都特別認同林老師在《文藝報》上寫的那篇文章,文學就不應該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新時代的文學創作就要有新時代的樣子,整天抱著自己那些破規矩,遲早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就那幫老……學究,還有臉批評林老師,林老師對文壇的貢獻比他們多多了……”
祝昌盛算是看明白了,這個張建軍真就是林為民的狂熱讀者,三句話不離林為民,他顯然是對最近的大討論當中對林為民的批評聲很是不滿。
“同學、同學,別激動,大部分人還是非常支援林老師的。”
張建軍點點頭,“那倒是!林老師為文壇做了多大的好事啊?伱可能不知道,就我身邊的那些同學們,之前有不少都是文學愛好者,可作品拿出去投稿挑的全是風格、價值觀、敘事結構的毛病,不少人都灰心的不寫了。
那幫編輯但凡有林老師一丁點的耐心負責和開放敬業也行啊,現在我們那些同學受到了林老師的鼓勵,有些人重新拿起了筆,我們大家都約好了,以後投稿就投《當代》。”
祝昌盛聽著張建軍的絮叨,心中暗道,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你們寫的太差呢?
這話他是肯定不敢問出口的,年輕人,氣盛啊!
他聽到最後張建軍說他們投稿都要投《當代》的時候,忍不住頭皮發麻,難怪最近的投稿量打著滾的往上翻。
都怪第一期的火爆和林為民那張破嘴,真不是祝昌盛不愛崗敬業,實在是編輯部現在工作量與日俱增,大家幾乎都忙個半死。
當然了,祝昌盛也就敢在心裡吐槽吐槽。
投稿量增多,那是刊物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標誌,大家高興還來不及呢,這可是政治正確,要堅定不動搖!
得到了自己想要了解的資訊後,祝昌盛跟張建軍打了個招呼便要走,動作老練,像個熟客。
卻被張建軍一把給拉住了,“那個啥,祝老師……”
“還有事?”
“今天碰上您也是緣分,您看看能不能麻煩給林老師帶句話,我想邀請林老師到我們學校去演講。”
“這……”
祝昌盛猶豫了一下,問道:“我覺得你主動上門邀請可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