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講所的學員們並不是單純的書呆子,偶爾晚上靜極思動也會組織一場籃球比賽,d校內是有一座迷你籃球場的,條件簡陋,但並不妨礙大家揮灑汗水。
作為班裡難得的年輕人,林為民對這玩意是不太感興趣的,還是讓大爺們玩去吧。
到了週末,難得的休息時光,班裡人提前說好一起去頤和園逛一逛。
週日一大早,18路公交車一到,二十多號人一窩蜂湧上公交車,把司機嚇了一大跳。
上了車,眾人說說笑笑,氣氛輕鬆愉快。
頤和園是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燕京西郊,跟d校所在的東郊一東一西,快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在如今沒有私家車的年代,算是一段漫長路途了。
一眾人光在路上就折騰了快兩個小時。
算起來,頤和園是從1928年就正式對民眾開放的,不過在當時進圓遊玩票價極為昂貴。
曾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吳虞曾帶領家人到頤和園遊覽,他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述:
五月十五日,星期四,陰晴不定。同三女四女,坐汽車遊頤和園。往來車費十元,酒資洋一元。門票洋一元二。入排雲殿又買票,每人洋五角,諧趣園又買票,每人洋二角。西餐洋十元,飲茶洋七角六。汽車場停車費三角。購買的頤和園圖一張,洋一角。四女為予買棗木手杖一根,洋五角。園中陳設全收,桌上花瓶,只餘木座,塵凝數寸,門貼封條,惟睹其建築之宏壯……湖中有舟,遊湖可三元則至五元。
吳家父女三人遊一次頤和園,花了二十多塊大洋,相當於當年購買10袋麵粉的錢,約有400多斤,可供一人食用一年有餘。
如此昂貴的票價,自然不是平民百姓家所能承受,所以當時能夠到頤和園裡參觀遊覽的依然是權貴豪富們。
建國後頤和園的每張門票定為2角,後又改為1角。中間有段時間改為5分,到林為民他們來遊玩這次,票價又改回了1角錢。
一行人買完了票就進了頤和園,林為民第一個感覺就是水多,粗略看過去,水面能佔了園區面積大半。
瞿曉偉是燕京人,臨時客串起了導遊。
“咱們旁邊就是圓明園,這個頤和園啊,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吸收了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現如今儲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
林為民入眼覺得特別大的水面,便是構成頤和園最主要的景點之一——昆明湖,整個頤和園基本就是圍繞著混明湖打造的。
此時已是四月中旬,地處北國的燕京已經春暖花開,湖邊的垂柳枝頭抽出嫩黃色的生機,陽光正好,春風拂面,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
如今的頤和園沒有後世修繕的那麼簇新,但勝在沒有那麼多的商業化運營,一張門票玩到底,勝在自然、簡樸。
繞著昆明湖遊走,一路是幾座殿宇,仁壽殿、德和園、玉蘭堂,穿過建築群,便是萬壽山。
萬壽山是燕山餘脈,上面的建築群依山而築,上到山上能看到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
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xz佛教建築和五彩琉璃多寶塔。
山上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臺亭閣。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
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
景點多、地方大,光是逛個萬壽山,眾人就有些腿軟了,不知不覺到了中午。
眾人又累又渴又餓的下了萬壽山,來到昆明湖邊,尋找吃喝。沒有後世景區那麼豐富的飲食,但園裡吃喝是有的。
林為民跟大夥一樣坐在湖邊,喝著茶水,吃一口驢肉火燒,看著眼前的美景,美滴很。
他正慢悠悠吃著午餐的時候,就看見班裡的陳世旭吃完了東西掏出了紙筆。
王宗翰調侃道:“世旭真是夠用功的。”
陳世旭笑了笑沒說話,王宗翰轉頭來了一句,“你看看人家!”
那語氣就跟訓兒子差不多。
林為民一臉無語,老子坐著也中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