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們聚在一起討論著陸遙和《人生》。
陸遙可以說是《當代》培養起來的作家,眼下作品有大火的趨勢,大家也都為他感到高興,更為《當代》能夠培養出來這樣的作家而感到高興。
榮世輝感嘆道:“不枉為民大老遠的跑了一趟陝西啊,這次陸遙是真爭氣。”
大家看向林為民的眼神帶著幾分羨慕,手下的作家出了成績,當責編的也跟著臉上有光啊!
林為民笑呵呵的跟大家聊著,謝明清走進了辦公室。
《風聲》已經確定在11月號的《人民文學》上,他過來給林為民送稿費單。
《風聲》是部長篇小說,全文二十萬零三千字。《人民文學》給的稿費標準依然是頂格的千字十二塊錢,這一下子林為民又是兩千多塊錢到手,同事們少不了一頓調侃和羨慕。
等謝明清走後,大家都進入到工作狀態。
林為民繼續審閱堆在辦公桌上的稿件,於華新發了兩篇稿子給他,都是短篇。
仔細的看了半天,這小子進步了不少,但這兩篇作品感覺還是差了點兒味道。
林為民將自己的審稿意見詳細寫了下來,然後給於華寫了一封信。
這年頭,文學愛好者眾多,編輯部每天收到的投稿信都是海量的,如果每個來稿都要回信或者給出詳細的意見,編輯們得累死。
所以大部分編輯部都會附上一張事先列印好、格式統一的退稿信,於華的待遇顯然是要比那些來信投稿待遇高多了。
忙了一天,林為民提早下班了一會兒,他先去郵局取了稿費,然後又把錢存了起來。
不知不覺咱的存款已經突破兩萬塊錢了,明天看房去!
之前林為民跟周圍同事、朋友們說起來想買房子的事,大家都給他留心了。
不過林為民的要求不低,別看這兩年燕京城裡賣房子的不少,但沒有糾紛、獨門獨院、地理位置優越的四合院並不多,燕京畢竟是首都,真正好的房子是不愁賣的。
大家幫著問了一圈,還得是李光復這個老燕京給他找到了一處條件差不多的院子。
第二天下班,李光復騎著腳踏車國文社門口,跟林為民匯合,領著他往故宮方向騎去。
到了故宮附近,兩人一拐,騎上了北池子大街,又走不到一分鐘,進了衚衕。
衚衕很短,盡頭是個t字形,院子就在衚衕頭上。
李光復和林為民來到院子門前,李光復介紹道:“這院子就挨著故宮,您瞧著斜對過那院子,那是陳仲甫的舊居,現在是《新青年》雜誌的編輯部。剛才大街上再往前走還有個院子,袁勵準您聽說過沒有?就‘新華門’上那題字就是他寫的,他家的院子就在前面……”
李光復在進院子之前給林為民詳細的介紹了一下週邊的環境,主要突出一個名人故居。
…給林老師這樣的大作家介紹院子,提地段、提配套就俗了,得有點文化才行。
介紹完了周邊環境,李光復扣響了四合院巽門的門環。
“宗老師您好!”開門的是個老者,看上去年過花甲。
剛才李光復介紹過,這位姓宗,是燕京工業學院的老師。
點頭問了聲好,宗老師的表現有些木訥,看來是不善言談的人。
進了門,林為民兩人發現他家裡住了不少人。
院子是兩進的,跟自家那處一進的小院子比起來,這二進的四合院就講究多了。
如果用用類比的話,二進四合院基本就是在一進四合院的基礎上沿縱向擴充套件而形成的。
通常是在東西廂房的南山牆之間加障牆把院子內外區分開,將倒座房分隔在外院,這樣形成了二進院。在隔牆的中間開一座二門,二門是一座隨牆門。
宗老師他們家的這處院子將隨牆門建成了垂花門,老bj人喜歡稱有垂花門的住宅為“宅門”,二門後在昔日傳統社會就是所謂非請莫入的“內宅”了。
宗老師家裡看起來人口眾多,常年居住之下,細節處小毛病很多,但總體保持的很不錯。
看完了房子,宗老師把林為民和李光復請進了正房喝茶。
幾人在屋裡坐著,宗老師家的小孩子們還會趴在窗戶的玻璃上朝屋子裡張望。
宗老師起身將幾個孩子們攆走,轉身朝林為民兩人抱歉道:“小孩子不懂事。”
剛才在看房子的時候宗老師介紹過,這房子不是他一個人的,他家裡三兄弟都有份。他今年年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