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眉打腮紅,穿嫁衣。
弄好這些已經快中午了,陸陸續續來了許多迎親的人,見奶奶依舊沒有打算招呼客人的心思,趙水兒表示很無語,為了自家姑姑,忍了,硬著頭皮找來兩個表叔,去自家拿了好些零嘴還有蔬菜水果過來,讓兩位表嬸幫忙做午飯招呼客人,爺奶看他們動作也不支聲,禮照樣收,收了就拿到自己屋子裡去了。
而大娘家的人更是一個都沒看到,就好像沒人在家一樣。到了飯點,一家人直接坐到飯桌子上,吃的比誰都多,吃完拍拍屁股走人,把趙水兒看的是一愣一愣的。
吃了午飯,大夥兒坐在院壩裡聊著天,吃著趙水兒帶過來的零嘴,等著接親隊伍過來。趙水兒自從穿過來之後,還是第一次見識到古代的婚禮,對於這個朝代的禮俗一點也不瞭解,只能厚著臉皮問在座的嬸嬸姨奶。
原來這時代他們鄉下接親不用驕子,用背的,實在兩家離得太遠,也可以用馬車。還有新娘出門時要哭嫁,表示對父母的依賴。娶親的歸路,必須走另一條,不能走回頭路……
正當趙水兒聽的津津有味時,小默默撒著腿跑了進來,“姐姐,來了,接親的人來了。”
吳氏一聽,暗罵了一句,來了就來了唄,吼什麼吼,沒教養的小崽子。
默默的話音一落,院外就響起了劈里啪啦放鞭炮的聲音。
鄧家豪穿著一身大紅色的喜袍由村長這個大媒人領著進來,本來長得也不差,這樣一看也是玉樹臨風,一表人才。
看到新郎官出現時,大伯一家子卻又出現了,齊刷刷的!帶著一臉的笑容,因為這時,送親迎親有紅包得的!
趙水兒對這一家子太無語了。
迎親的隊伍吹著嗩吶,進入趙家的堂屋後,隨行的人抬著兩擔喜餅,兩對雞,兩雄兩雌,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即一片相連開二,以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酒四壇,聘禮落地,鄧家豪叩拜岳父岳母大人,並在村長的引導下向趙家的祖宗牌位和長輩們行過禮後,便是進門接新娘子了,只見大夥兒都圍著新郎官,給一個紅包,讓開一個人,等他到了小姑的房前,紅包已經給出去二三十個了。
小姑由村子裡一位未出閣的女子挽著出來,跨過放置於大門口的一盆火,寓意婚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此時,小姑身著一身大紅嫁衣,蓋著紅蓋頭出現在眾人的視線,這身嫁衣的繡活,同樣引起了大夥兒以及大娘的眼紅,就這套嫁衣,不值十兩銀子,也值*兩!
李氏上前,圍著趙興月轉了半天,居然開口說了句萬人都想不出來的話,“六妹,你這窮苦人家的孩子,怎麼還穿這麼昂貴的嫁衣啊,這套嫁衣,留下來,拿去賣了豈不更好,還能得不少銀子,穿在你身上糟蹋了這好東西!”
奶奶吳氏在邊上直點頭,的確,這一套衣服少說能也換好幾兩銀子!
“興月。這衣服別穿髒了,呆會兒抽空脫下來,交給你大嫂帶回去,你也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居然穿這麼貴的嫁衣,沒規矩!”
趙興月氣急,卻又爭辯不得,一雙手握著紅色的帕子,差點給扭碎了!難道自己嫁人就穿不得好的嫁衣,這些個親人就非要當著這麼多賓客的面,讓她出嫁時難堪?
這時,她才覺得,自己離開趙家,也許今後的日子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難受了,至少她能自由的選擇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聽聽剛剛的話,這是親孃能說出來的話?自己比撿來養的都不如吧,至此,她熄了對孃家的一腔熱血。
正如水兒說的,親不養,談何孝,十幾年的養育之恩,也擋不住親人時刻薄涼入骨的傷害。
鄧家豪揹著小姑,由堂屋出來,被村裡的小孩攔住了去路,他一手揹著小姑,一手從懷裡掏出早已準備好的喜糖,往院子裡一灑,孩子們便歡快的跑開去撿糖了,而他則順利的揹著小姑出了院子。
這時候,該新娘子哭嫁的,趙興月不知道是為了應景還是真的傷心,眼淚不停的掉,幸好她底子好,沒有用粉黛,不然妝該花了。
出了門,吹著嗩吶,繞過來時的路,一路歡歡喜喜的揹著媳婦回家了。都是一個村的,加上現在春耕還沒開始,這邊鬧完,大部分人又跟著接親的隊伍去了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