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2 / 4)

小說:少林方丈 作者:指環王

西討!只要他出山西討,他還不還俗,實際上也算是還俗了。沒有個佛家弟子還領兵打仗、廝殺疆場的先例!待他凱旋歸來之日,便可憑他再次建下的功勳晉封他為柱國大將軍,繼而詔敕他與公主大婚。若他再敢執意回拒,自己便以重新滅法斷佛恐嚇於他!宣帝料定他為了佛門之故,也不敢不從的。 他要以王力而最終成全胞妹的心願,讓母后了卻牽掛從此開心度日。當然,太子闡兒從此也就多了一位忠誠不二的輔弼良臣…… 自從邊關有變的飛報傳到山頂後,慧忍便預感到自己得證圓滿的機緣來到了。 果然,宣帝回京幾天,詔敕便發到了少林寺——詔命釋慧忍為平西大軍前軍主帥,接詔後著即動身就命。 聖旨發到少林寺之後,重歸寺院的七八位師兄師弟,因皆知恢復少林寺禪宗祖庭和佛法道場乃是當今陛下的隆恩,早就準備著報答陛下和朝廷國家的。這次得知慧忍任徵西主帥的訊息後,請慧忍代為上奏,一定要隨慧忍出征西伐,以報聖恩。 宣帝在正武殿隆重覲見了眾位武僧。情知強將手下無弱兵,當即便令內史擬敕:分別晉以將軍之職,待陣前建功立勳後再重重晉升封賞。 兵馬糧草調齊之後,陛下令慧忍為行軍總管兼前軍元帥;韋孝寬、梁士彥分別任左、右二軍行軍總管,各率一萬兵馬督軍操練,準備向西開拔。 公主在寺院獲知慧忍已率七八位師兄弟奉詔進京,準備率兵西討的訊息後,忽然開始惶惶不安起來:不知此一去是禍還是福? 慧忍前腳走,公主後腳便派人進京打聽。皇兄回說眼下慧忍正在演武練兵,不日就要率軍西發。 午夜人靜時分,公主沐身淨手,在禪院前庭的半輪殘月下襬上觀音像和香爐,欲一觀香譜之兆,借問吉凶禍福。 賀公主焚香祈禱,打坐於蒲團之上定神觀息、禪坐許久,待三支香火焚到多半時,便秉燭查驗觀音香譜,見上面竟標明這一柱香竟是功德圓滿的極樂之兆! 乍喜之後,轉即驚疑滿腹,無法斷定此兆究竟是兇還是吉?因為按常人而論,出征打仗,此香譜便是大捷而歸、封將拜相之喜;若按佛家弟子,此香卻可解釋為功德圓滿、西歸極樂之兆…… 公主不敢再想下去,急忙跪在觀音像前合十默禱,垂淚祈求觀音菩薩保佑他平平安安地回到京城…… 西北酷寒之地,公主擔心翰成平素所穿的僧袍抵擋不了風沙冰雪,一面默默唸佛,一面強打精神,親自動手裁布續綿,要為他縫製兩件厚厚的戰袍和結實的靴子。 奶孃見公主身子虛弱成這般,一邊咳著、一邊還撐著要為慧忍親自縫做棉袍,心疼得碎了般,一面幫她縫裁絮棉,一面悄悄落淚不已,孃兒倆的眼淚滾落在一處…… 戰袍和靴子剛剛縫完最後一針,挽了結,迭好包,慧忍那裡已集訓好兵馬、準備西發了。 慧忍向宣帝告了一天的假,匆匆打馬趕回少室山一趟,向母親和公主告別,並回少林寺託付師叔主持寺院事務。 黃昏,禪院的鐘聲透過叢林殿堂,清晰而悠揚地迴盪于山林草坡。少溪河清碧見底,成群的鷺鷗和鳥雀們聚集在密密匝匝的河灘葦叢邊覓食戲水。 晚霞漸沉,杜宇的啼聲從遠處林叢悠然傳來。 一勾銀月斜斜地懸掛於淨藍的蒼穹。 少溪河上,一架木石小橋靜靜佇立於少室山麓。這座木石小橋是山下的百姓和寺院眾僧往來的必經之橋。少林寺僧為著山下百姓和居士們上香、打柴、採摘野果往來方便而建下的功德橋。 橋邊風中,一襲羽白僧袍的賀公主懷抱七絃琴,倚欄而立。 慧忍離開山門、下了石坡,牽馬緩緩而來。他身著大周武將絳硃色公服,腰間挎著那把青銅寶劍。最後的一抹夕陽斜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絳硃色的公服上也被鍍了一層令人目眩的金泊。 遠遠地,他一眼望見了佇於橋畔風中、遺世獨立的賀公主。 入秋的少室山,滿山遍野的林木草葉被秋霜染得東一簇橙黃、西一片胭紅。搖搖曳曳地與晚霞夕暉相映,仿如彩錦般爍爍閃閃。一陣勁烈的山風吹過,橙黃胭紅的落葉四下裡紛紛拂揚。 慧忍行至橋畔,扶著馬韁,慢慢地停下了腳步,默默無語地望著她寬大的羽白僧袍和長髮於風中曳曳微揚,也望見了她脖子上掛的那尊青玉觀音! 公主眼中開始噙滿了淚花,她在橋階上坐了下來,隨著一串琶音揚起,七絃琴鏗然流瀉出一串旋律,公主含淚且歌:&nbsp&nbsp&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少林方丈(第三十七章)(4)

“嗟爾雁飛、山水寥兮, 胡草茫茫四顧緲兮; 人兒將去心兒縈兮, 關山一別塞風寒兮; 魂兒歸矣、夢兒盼兮, 霜月萬里長相憶兮……” 公主的歌喉含著悲咽,音弦裡如泣如訴。 慧忍拚命咬住淚,默默地站在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