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一樂,問:“難道滿朝文武一個也不能比?那麼可比近代?”
劉娥又沉思了一會說:“近代不行,單論這少年才氣澹泊可與張良相比。唯有少年年幼,許多品性還沒有定性。”
她說這話意思是石堅還小,就不知道他長大後會不會發生變化。可宋真宗在高興之下,直接將她後面話給過慮了。他有時候也在想像石堅讀書的樣子:在一間昏暗的小屋裡,光線還不好,他點著油燈(感情他把石家當作大理寺的牢房),他持著書卷孜孜不倦地讀著,連綠萼(紅鳶他是不知道的)送來的飯都忘記了吃,還是綠萼連催了三次才恍然想起,說:“這麼快就到了吃飯的時間。”多好的一個孩子呀。
他又想道少年年雖小。可幫朕做了多少事?先是新莊稼種子棉花。讓朕地子民衣食無憂。又幫朕找了那麼大地方。那地方該設多少州府。是幾百個還是幾千個。現在他有時做夢都會樂得笑起來。而後又是新船、這本《資治通鑑》。他還不再乎官位、金錢、名聲。多好地一個孩子。他再次嘆息。
這時他聽到大臣地議論。也犯了牛勁。向范仲淹問道:“範愛卿。你也看過這本書。卿家寫地文章朕也看過。單論才華卿家也算得上佼佼者。可現在卿家寫這本書。你能不能寫出?”
如果換作旁人會是一聲不發。但范仲淹卻還真地認真細索。他想道如果單論較短地章節自己可以不遜色地寫出。可要是從這麼多資料中找出歷史真相。還寫得如此流利精彩。並且只是一個人。他默然了半晌。說:“臣也無能為力。”
宋真宗白了他一眼。心想還算你有自知之明。然後他轉向眾官問道:“眾位愛卿。你們可有誰有把握在十二歲。或者有可能在十歲或九歲時開始寫這樣地鉅著?”
這些大臣面面相覷。心想除了這個小神童誰還有這本事?他們再想想。好象整個中國歷史也沒有出現過。
宋真宗又問道:“眾位愛卿。你們都是飽讀詩書。可有誰想過《尚書》裡大多文章都是偽造地?”
啊,這些大臣一愣,心想還有這回事?難不成是那個石堅提出的?
大學士楊億奏道:“陛下,《尚書》經唐朝大儒孔穎達以過細緻的考證才選定的版本,也經過幾百年的證明,此事不可亂說,請謹言。”
意思你趕忙停止說這種話。宋真宗對楊億十分看中,曾請他擔任宰相,可被他拒絕。這時真宗也不買他的帳了,他說道:“楊愛卿,你說朕謹言,那麼你看看這書吧。”
說著他命人將那《偽尚書考》拿上來,又是人手一本。不過書也發下去了,人也冷靜下來了,可也後悔了。這些個無藥可救的窮儒,要知道石堅說他們捧為聖典的《尚書》竟然大多數是後人偽造的,還不一起前呼後擁,拿著刀棍斧戟,向和州浩浩蕩蕩地進發,然後將小石抓住,再把他綁在火上烤,烤完了再人均一分,吃掉。
他用眼睛小心翼翼地打量著這些大臣,擔心他們隨時會發颮。果然不少人開始叫嚷,說這少年仗著自己有才華,就狂妄起來,不知天高地厚,要不是顧及朝儀,早就開始破口大罵了。可嚷著嚷著,聲音越來越小了。他們也不是不想叫,可石堅這本書論據確鑿,他們想反駁也無從駁起。石堅當時寫這本書時,就料到會引起軒然大波,他根據自己記憶中幾個範本,再經過反覆的推敲才定的稿,這本書已經比明朝梅氏版本觀點論斷更有力有理。不是這些大儒們,包括後世的歐陽修等人,他們才華並不是不及梅丁等人,反過來他們應該超過他們幾人,只是他們沒有想過此事或者不敢想起事。現在經石堅一提醒,他們怎能不明白。
看到他們臉上一個個古怪之極,變幻莫定,真宗知道其實他們也等於預設了,心叫:“無量天尊,沒有想到朕以為最難讓這些老儒接受的事反而變得如此容易。”
寇準這時奏道:“陛下,和州那個少年雖然天資過眾,可已得到了天下人認可。陛下,不可再貫以小聖人稱呼,這對少年成長不利,就如範侍郎所說是撥苗助長,或如他自己所說成方仲永而。”
寇準看到這本書和那些大儒反應不一樣,他反而高興,這就對頭,有錯就要指出,管他是什麼人或者是什麼聖!如果再象《紅樓》那樣綺麗,格調低下,這少年就毀了。
咦,真宗大喜,這個老倔子頭一次沒有為難石堅。他笑眯眯地說:“寇愛卿,這不是朕看了當時一時口誤嗎?不能當真的。”
“陛下,君無戲言。”
“是,朕錯了,不行嗎?”
真宗對寇準感情還真複雜。當初沒有寇準,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