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的如潮噓聲,因為他用範比滕換下了托馬斯?穆勒。
“這是一次比較保守的換人,海因克斯明顯是意識到了後防線上的防高球問題,因此他想要換上範比滕來加強高度,可拿下了托馬斯?穆勒,球隊的進攻要怎麼去展開?”
依舊還是4231,羅本被轉移到了左路,託尼?科洛斯依舊打前腰,而拉姆被提前到了右路攻擊手的位置,後防線傑羅姆?博阿滕移動到右側,中路是範比滕和巴德施圖貝爾的組合。
但是隨著拜仁慕尼黑的換人,葉秋也進行了調整,卡瓦尼現在被固定在了中路,專門針對拜仁慕尼黑的兩名中後衛來打,因為不管是範比滕還是巴德施圖貝爾,都明顯缺乏轉身能力,而範比滕的拿球和傳球能力也不強,最適合卡瓦尼對他進行騷擾。
與此同時,裡貝里和梅西積極的打兩肋,甚至拉姆塞和比達爾也都積極的壓上參與進攻。
於是就出現了跟剛才很不一樣的場面,托特納姆熱刺的進攻不再拉開寬度,而是積極的縮小進攻區域的面積,因為對於範比滕、巴德施圖貝爾這對中衛組合來說,以托特納姆熱刺球員的技術功底,只要能夠面對面,他們基本上都很難反抗。
身高有身高的優勢,身矮也有身矮的長處。
…………
…………
在托特納姆熱刺利用下半場開局後打入第二球,拜仁慕尼黑上下就大受打擊,他們很清楚,想要贏球就得壓出來進攻,但問題是他們既沒有壓出來進攻的手段,也沒有壓出來進攻的勇氣,最起碼他們無法保證壓出來被打身後的風險。
此時此刻海因克斯才真正的領悟到範加爾當初為什麼會喊出,“我需要更多的施魏因施泰格”的那一句感慨,這絕對不是一句客氣話,而是有感而發。
當年範博梅爾還在,荷蘭中場拖後組織和分球,施魏因施泰格輔佐,兩人相得益彰,將拜仁慕尼黑的中場梳理得井井有條,但範博梅爾到底老邁,後來範加爾想要改造託尼?克洛斯,但進展和效果都不能令人滿意,這讓託尼?克洛斯還一度被球迷所抨擊。
原因很簡單,施魏因施泰格需要一名類似於範博梅爾那種能夠給中場提供硬度和強度,同時也能夠為他提供合適出球點支援的搭檔,海因克斯原本最理想的人選就是如今在托特納姆熱刺打得風生水起的比達爾。
事實證明,比達爾如果搭檔施魏因施泰格的話,再加上託尼?克洛斯,這一套中場堪稱絕配,拜仁慕尼黑的整個中場實力絕對能夠提升一個臺階,古斯塔沃是很不錯,相當出色的一名防守後腰,但他更多的是覆蓋和攔截,向前的能力達不到拜仁慕尼黑的戰術要求。
反觀托特納姆熱刺,皮爾洛覆蓋和移動能力不強,但他能夠用傳球來彌補,拉姆塞和比達爾都是那種覆蓋很廣,跑動能力很出色,能上能下的球員,這使得托特納姆熱刺的整體非常有韌性。
中場對於一支球隊的作用,就好象是腰部對於一個人的作用,表面上人是靠雙腿站立的,但腰部卻讓我們保持平衡,讓我們變得更有柔韌性。
但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可以吃,錯過了比達爾,拜仁慕尼黑在中場的選擇就狹窄了很多,而按照目前的態勢繼續走下去,拜仁慕尼黑也很難有所作為,歸根結底還是中場問題。
隨著比賽的進行,海因克斯在不停的調整球隊的防守,雖然遏制住了托特納姆熱刺的進攻,但拜仁慕尼黑卻很難打出有效的進攻,而如果盤算整場比賽,就會發現,除了開場階段的那一波攻勢外,拜仁慕尼黑整場比賽都沒有打出好球。
“實力確實是有點差距,托特納姆熱刺的整體實力要比拜仁慕尼黑更加出色,球隊的整體戰術也要比拜仁慕尼黑更合理更平衡一些,這就使得拜仁慕尼黑遇到托特納姆熱刺,可用的辦法很少,而能夠發揮效果的方法也很少。”
“反觀托特納姆熱刺,實力優勢以及戰術的合理性,給他們帶來了更高的允許他們犯錯的機會,所以開場後一段時間他們打得比較差,但很快就調整了過來,並且扭轉了局勢。”
“這一場比賽從開打之前,懸念就不是很大,因為托特納姆熱刺隨著賽程的深入,狀態和表現是越來越好,葉秋的球隊在半決賽九球完敗巴塞羅那,更是將托特納姆熱刺的奪冠呼聲推到了最高。”
“海因克斯的球隊雖然出色,但卻始終沒能打出令人信服水平,到了這一場比賽,他們整場比賽也都沒有給托特納姆熱刺製造威脅,落敗也是在情理之中。”
隨著現場解說員的一番分析,比賽也在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