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行為,而只能視之為一個過程,人們相遇,相互產生好感,透過自我啟示達到相互的瞭解依賴,最終滿足了各自個性的需要,因此,篩選理論是強調過程而不是強調某種決定因素的理

論(。摩斯坦,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中,婚姻由父母包辦,婚姻當事人沒有什麼擇偶的自由。當然,父母包辦時也有一個擇偶標準的問題,一般說來就是所謂“門當戶對”。關於社會階層與擇偶標準的關係,費德曼()等人曾提出過一個三模式理論框架,其中第一模式是社會分層與擇偶行為絕對相互獨立的模式,即擇偶行為完全是隨機的;第二模式是社會分層與擇偶行為絕對相互依存的模式,即擇偶行為完全由社會階層所決定;第三模式是某一社會階層內的隨機擇偶,即擇偶範圍不會

超出人所處的階層但在階層內是隨機的。(費德曼,

國傳統社會的情況似乎屬於第三種。在近現代,情況有了變化,一般新青年主張戀愛自由,擇偶自由。在

年已有了

主張婚姻自由的婚姻法,

年婚姻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反

對包辦婚姻,提倡和保護自由戀愛、擇偶的權利。那麼,目前中國人的擇偶標準有哪些特點?又有哪些因素對人們的擇偶行為有重大影響?影響的程度如何?這就是此項研究想解答的問題。

文獻綜述

當代社會學關於擇偶標準的研究可以大略歸納為三類:一類是關於一般擇偶標準的綜合性研究;第二類是對某項擇偶標準的具體研究;第三類是對於擇偶標準的變化及其原因的研究。

兆提(

)在一項研究中將人們的擇偶標準歸

納為以下八類:

性格,

教育與智力,

健康與相

貌,

)經濟狀況,

年齡,

氣質,

持家能力,

)宗教(。兆提,

費舍()在一部題為“蘇聯婚姻市場”的

著作中對一般擇偶標準的研究發現,這些標準包括(

( 她)愛你,

你愛他(她),

性格,

)教育,

民族,

職業,

康,

相貌,

經濟狀況(。費舍,

麥爾頓()等人的研究將擇偶標準劃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物質性的,其中包括經濟社會地位等標準;另一類為精神性的,其中包括感情的和諧一類的因素。他們的研究是以美國大學生為物件的,調查結果表明,

黑人比白人更重視物質性標準,

在精神性標準上沒有性別人種的區別,

人們對物質

)男性黑人比男性白人更重視物質性標準,

性標準的重視程度與社會經濟地位成反比,即社會經濟地位越

低的人越重視物質性標準。(麥爾頓,

個徵婚啟事的研究發現:第一,男性和女性擇偶標準間的區別正趨於消失;第二,女性比男性更加挑剔;第三,婚姻從被視為“搭夥”轉向被視為“交友”,即婚姻雙方從以物質需要上的互相補充、支援和輔助為主轉向以個人吸引力及相互滿意程度為貝瑞斯()等人透過對以色列報刊上

主(。貝瑞斯,

詹伯斯()等人在一項研究中發現,相貌

相似是擇偶標準之一。他們所用的方法是請研究物件為

定婚男女的相片配對。相片是完全打亂了的,而正確配出對子

的機率說明,相貌相像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擇偶因素。(詹伯斯,

科洛斯()研究了宗教因素在現代擇偶行為中的重要性,研究假設有下列幾項:第一,女性比男性在擇偶時更重視宗教,第二,年齡大的人比年齡小的人更重視宗教;第三,已婚與寡居者比獨身者更重視宗教。上述假設透過檢定得到了證實。(科洛斯,

辛格()以移居美國的印度人為物件,研究了

他們在紐約一家大報上刊登的徵婚廣告,發現(

種性在擇

的男性和

偶中降低為不重要的因素,只有

的女性對配

偶的種性有要求;

對宗教有要求的也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