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作比較,進而將同一變數中不同取值的影響加以比較,以獲得有意義的解釋。
研究結果
第一部分
徵婚者的基本特徵年齡:從樣本看,徵婚者中最年輕的是
歲,最老是的
歲。
歲以下的佔歲至
歲的佔歲至
歲的佔歲至
歲的佔
歲以上的佔
教育程度:樣本中大學以上教育程度(包括本科肄業、畢業、研究生)的佔
,中學教育程度(包括高中、初中、中專、中技)的佔
,小學教育程度的佔文盲佔
。此外,有
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教育程度。
職業:樣本中幹部佔
,知識分子佔國營工人佔
,集體職工、臨時工、合同工佔
,鄉
鎮企業職工、民辦教師佔
,農村專業戶佔
,一般農民佔
,軍人佔
,個體戶、待業青年佔樣本中有
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職業。戶口狀態:樣本中城市人口占,農村人口占
,軍人佔婚姻狀況及經歷:樣本中
的人宣告至今尚未結過婚,
的人曾結過婚,目前喪偶或離異,有的人沒有提到自己的婚姻狀況及經歷。
徵婚者對自身狀況的描述
從徵婚者對自身狀況的描述可以看出人們在擇偶時看重自身的哪些素質,以為自己在哪些方面值得配偶予以注意(或是值得驕傲的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或是對自己不利但應當讓對方有所瞭解的情況),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出人們在擇偶過程中最看重的因素。
除去全部徵婚者都提到的性別和年齡以外,其他按樣本成員描述自身情況時提到某一因素的頻率順序排列如下:有
的徵婚者提到了自己的職業,只有
的
人沒有提到自己的職業。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一個人的職業是其社會地位的主要標誌,以致人們在把自己展現給物件時將它擺在極重要的位置,而那種如在印度社會中人屬於哪一等級(種性)或在西方發達國家中人的財產或在種族紛雜的社會中人的種族等因素的重要性在中國都是不顯著的。
其次重要的是身高:樣本中有
的人提到了自
的徵婚者沒有提到這一點。這個現象在世界各國的徵婚廣告中是絕無僅有的,十分有趣。聯想到中國的一些俗話,如“一高遮百醜”以及有一段時間甚為流行的關己的身高,只有
米
以下是“一
米
於男子在
以下就是“二等殘廢”、
等殘廢”等謔語,可以印證中國人在擇偶時對身高的特別關注。雖然我們尚難以確定這種關注的確切原因(是因為男子高大才顯得有男子氣概?這是一種對健美、性感的較高層次的追求;還是因為在勉強溫飽的國度身材高大是營養較好因而身體強健的標誌?
這則是較低層次的追求了),但人們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