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了,只有大唐的火炮有這樣的威力。
戰爭在那之後的第七天全面爆發了,這場被稱為第二次卡迪西亞會戰的戰役,打的極為慘烈。
柴紹知道阿拉伯軍隊會有很多人來,會有比起上次來說更加精良的裝備,但他真的看到了二十萬人的軍隊組成的軍陣的時候,他也稍微有些震撼了,至於伊薩姆早就被嚇得離開了城樓,這二十萬軍隊的威懾力不是一般的大,對於伊薩姆來說,區區數萬軍隊就足夠可怕了,更別說是那麼多的精銳軍隊。
軍校高材生孟雨估算了一下,認為這支阿拉伯軍隊的著甲率達到了百分之三十,遠遠超過哦之前那隻阿拉伯軍隊的著甲率,並且正規鐵製武器裝備率超過了百分之八十,也遠遠超乎了之前的那支阿拉伯軍隊,騎兵大約有兩萬之數,弓弩隊等等遠端打擊軍隊超過了兩萬人,乃至於柴紹看到了十幾架巨大的類似於投石機的重武器。
綜合判斷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這支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和精銳程度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那一支,怎麼說呢,不愧是打敗了羅馬軍隊的精銳軍隊嗎?使用羅馬裝備裝備起來的阿拉伯軍隊在精銳程度上更勝一籌,讓柴紹都微微有些皺眉,這場守城戰不好打,之前柴紹敢於和他們面對面的交戰,這一次要是面對面,除非柴紹自己瘋了。
陌刀隊還是不要上了,老老實實的在後面儲存體力,除非戰況極為緊急,比如城牆損毀需要陌刀隊上前成為移動城牆的情況,一般來說,柴紹不打算動用陌刀隊,城牆被極大的加固加高了,放置了二十門火炮和五十多家八牛弩,後方的投石機隊也按照瞭望兵給出的距離調整準度和勁度,隨時準備以燃燒罐這種超強火器對抗阿拉伯人。
波斯人很富有,富的流油,所以大唐軍隊如今擁有的幾萬個燃燒罐裡面的油水都是波斯人提供的,波斯人還以為大唐人非常喜歡吃油,把油當水喝,所以毫不吝嗇地給予大唐軍隊足夠的油和肉,大唐軍隊便大量的儲備燃燒罐這種大消耗量的火器,以備不時只需,結果現在就用上了。
柴紹看著阿拉伯軍隊嚴整的軍容,依然挺立於城牆之上,大將風度一覽無遺,至於阿拉伯軍隊這一方面,也出來了一個騎著戰馬身穿華麗戰甲之人,柴紹不知道這是誰,又怕這傢伙說話自己聽不懂,於是就讓人把伊薩姆給揪了回來,讓他翻譯,果不其然,這傢伙的話柴紹還是一句都聽不懂,伊薩姆聽的懂,就給柴紹翻譯。
柴紹聽了勃然大怒,原來底下這個人是此次阿拉伯軍隊的主將,他讓東方帝國的軍隊立馬投降,還可以饒他們一命,否則要是繼續和邪惡的異教徒狼狽為奸,先知和真主一定會讓他們不得好死,他們也會遭受輪迴之苦,永世不得翻身。
柴紹真的生氣了,你們是什麼教徒我不管,你信什麼我也不管,他孃的中途的佛教和道家誰敢那樣對老子說話?你他孃的居然敢這樣對老子說話?老子的不得好死輪不到你管!
柴紹大怒之下彎弓搭箭一箭射向了那個華麗戰甲的大將,大將後退三步,箭支穩穩的插在了他剛才所在的地方,他抬頭望城樓上一看,柴紹依然傲然挺立,兩人對視良久,各自直到戰爭不可避免!(未完待續。。)
八百八十九 第二次卡迪西亞會戰(中)
從戰爭的一開始,柴紹就知道這一戰大唐軍隊必須要竭盡全力,因為軍隊上的人數差距,士氣上的不利,作戰精神的不利,在這場戰爭裡面,大唐軍隊不是在保家衛國,沒有保家衛國的使命感和榮譽感,這對於把榮譽視作生命的大唐軍人是非常不利的,為了讓這種不利因素不至於影響到軍隊的戰鬥,從一開始就要盡全力,一旦被壓制,軍中定然會出現“為何要打這一戰”的聲音,而這個理由,是柴紹必須要保密的。
阿拉伯帝國也是一個很麻煩的對手,陛下所想的是要在波斯帝國建立一個足夠讓大唐人在未來的行動中有充分的優勢的前哨站,將波斯帝國打造成大唐對西方影響力的輻射標杆,讓大唐帝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並且對整個西方擁有足夠的瞭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可以對整個天下的形勢有所瞭解。
大唐的擴張之路不會停止,從世界地圖在李二陛下的臥房中掛起來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這條道路不會停止,到底要走到什麼時候,沒人說的清楚,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帝王將相,在這場大擴張戰役中,都可以得到利益,只要有利益,戰爭就不會停止,只要有利益,紛爭就不會消失,這是一切的根源。
而這場卡迪西亞會戰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在整個大擴張時代裡面,這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