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我很高興,你已經完全可以承擔起我想要託付給你的職責了,而我老了,頭上都長了白頭髮了。精力不濟了,這些日子處理多一些政務就覺得頭暈眼花,留給我繼續開疆拓土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過,在那之前,你要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我這麼說,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蘇寧,你是個難得的人才,我很珍惜你,你也要愛惜你自己,明白嗎?”
蘇寧當時就覺得冷汗直冒,然後很認真的拜道:“臣謹遵陛下旨意。”
李二陛下這才很滿意的點點頭,讓蘇寧離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在李承乾三番兩次做出那樣的姿態的時候,蘇寧才會及時地糾正他。李承乾實話實說自己已經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了,已經做夠了太子,他不想再繼續等下去了,父親二十八歲做了皇帝,他不奢求可以比父親早,但是至少要在三十歲之前可以做皇帝。這樣他才有足夠的時間一展胸中抱負。
蘇寧緊緊的盯著李承乾,冷冷的告訴他:“皇帝不給你,你不能搶,現在你是太子,等你做了皇帝。你走到你父親今天的份兒上,你就會明白,對於皇帝來說,就是這樣,皇帝不給,誰都不能搶!”
不過正如同李承乾所說的實話,李二陛下的精力的確是在這幾年衰退的厲害,四十五歲的李二陛下在這四年來的逐漸老去,蘇寧幾乎可以用肉眼辨別出來,每一次入宮彙報自己的行政的時候,李二陛下的精神狀態都在持續的衰弱。
他的確是在年輕的時候和剛當上皇帝的那些年過於壓榨自己的精力,不注意休息,人在二十七歲以後就開始逐漸走下坡路了,雖說四十多歲時正值壯年,但是這也是最後的強壯了。
社會學中有一種概念,就是老年君主統治能力下降的概念,君主擔任皇帝的時間越長,他的精力和統治力就會不斷的下降,年輕的時候輕而易舉可以辦到的事情,到老了卻無論如何也做不來,唐玄宗是這樣,宋仁宗是這樣,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都是這樣,康熙是這樣,乾隆也是這樣,做皇帝做久了,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李二陛下才做了十八年皇帝,但是這十八年來他所付出的精力似乎並不比那些做了四五十年皇帝的皇帝要少,他所統治的十八年裡面,是華夏族有史以來把國土擴充套件的最大的,幾乎是前隋的三倍有餘,一直以來為禍邊疆的草原遊牧民族全部都被征服,抵抗的被押到中原做奴隸,不抵抗的則被髮配為軍人管制下的專門為中原提供肉食的勞工。
草原上的經濟不過如此,養殖牛羊馬等牲畜,讓中原百姓們可以吃到更多的肉,不斷地把肉食輸入中原,讓中原的肉食價格不斷下降,使得平民百姓們也可以把肉食當作平常的菜式來吃,而不是把肉食當作奢侈品,肉食者也不再是貴族的代稱。
這麼廣大的土地打了下來,總要發展,中原漢族政府一貫所擅長的農業發展在這些土地上並不好用,於是在蘇寧的推動下,一些對農業事物很感興趣的年輕官員和學者恢復了農家的傳承,以新農家的姿態重現出現在世界上,以發展天下農業為己任。
新農家的出現不僅僅代表著古農家的傳承恢復,農家其實不應該算是一個傳承組織,到如今,也不過是借用了農家的稱謂,是一群研究農業重視農業的專門人才,主旨是因地制宜,發展農業,農家的官員也主要供職於民部,他們自己也有一個專門的分部,是農司。
新農家所講究的不是傳統的耕種糧食,而是如何把那些不適合種植糧食的被視作荒蕪之地的土地發揮出最大的用途,他們遠赴那些荒涼貧瘠的土地,深入當地的原始村落探查,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準備了一份詳盡的報告給了李二陛下,告訴李二陛下,這些土地不適合種植糧食,卻適合種植中原土地不適合種植的作物。
有些土地適合種植特殊的水果,有些土地適合種植特殊的藥材,有些土地適合種植特殊的木材。有些土地適合種植棉花等物,這些作物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作物,不能直接食用充飢,但是相對於目前中原的糧食已經足夠中原人口食用,種植一些別的作物的確有助於發展經濟。
新農家就是以這樣的宗旨來行事,他們相信沒有不好的土地。只有不會利用土地的人。
除了西部邊陲戰火連天,整個大唐都處於熱火朝天的經濟建設中,李二陛下也有意識的把整個朝廷的注意力從政務和軍事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以讓自己獲取更多的休息時間,養足精力,蘇寧相信這個造反出身的皇帝最喜歡的不是安寧,而是造反,只是因為他作為皇帝,有讓天下安寧的職責。
經濟建設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