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傳播,越來越多的波斯人打算冒著生命危險穿過那條邊界,奔向自由的彼岸。
因為夢想的唐國在東邊,所以,他們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東逃。
東逃的行為從貞觀十七年開始經常發生,到了三年後的貞觀二十年,已經累計有一萬三千五百六十七個東逃者成功越過波唐邊界進入大唐的國土,然後被送到專門為波斯東逃者建立的城池居住,生活,然後開坑周圍的荒地,種植糧食和水果等農作物,當然也有更多人種植經濟作物等等。
做太子的時候,李承乾就透過李二陛下給他審閱的奏摺裡面瞭解到了波斯東逃者的存在,但是他就很感興趣,因為蘇寧說過。波斯的崩潰只是時間問題,到時候那麼大一片土地那麼多的人口,如果我們不拿下,難道就要便宜了羅馬人嗎?不可能的事情,大唐必須要做好吞併波斯和治理波斯人的準備,波斯人聚居的城池就是一個實驗基地。從那裡獲得治理波斯人和同化波斯人的經驗,運用到日後的治理中。
李承乾查閱了很多資料,一方面對波斯東逃者有些同情,一方面也對此感到有興趣,覺得這一點稍微有些棘手,因為在大唐內部,尤其是在安西軍內部,對於當初李二陛下和波斯皇帝簽訂的這個條約覺得有些不理解,為什麼要設立一個這樣的區域。讓波斯軍隊把邊界封鎖,不讓那些可憐人來大唐這裡,而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殺死,或者是被餓死,凍死……
當初的那個副將在一年之後被人發現服毒自殺在軍營裡面,震驚了整個安西都護府,也在整個軍隊裡面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軍人們尤其是邊防軍。雖然是一輪一輪的輪換對調,可是這正好給了幾乎所有安西軍瞭解波唐邊境發生的那些事情的機會。幾乎整個安西軍,包括安西都護府和那些地方政府都對這個條約頗有微辭。
李二陛下退位了,去三原縣過舒服日子了,但是卻把這樣一個爛攤子留給了自己,李承乾心慕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開皇之治,包括被文人們頌揚為貞觀之治的他父親的貞觀時代,他暗自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年號也成為歷史上的一個閃光點,承和之治。或者是承和盛世,一定要這樣才可以。
波斯和大唐邊境發生的事情,就是一片昂揚向上的大唐身上的一個小瑕疵,忍受不了良心煎熬的軍人經常有情緒不穩定的情況發生,這一點,安西都護府大都護杜荷不止一次的上書給李承乾,從承和元年四月李承乾登基伊始的慶賀奏摺裡面,包括現在九月的述職奏摺裡面,已經連續好幾次提到了軍隊內部人心浮動的訊息。
更重要的是那些成功脫逃波斯的東逃者對於那些害死他們親人朋友的波斯軍隊和官員有徹骨的仇恨,經常找到大唐的軍隊一陣哭訴,聲淚俱下,甚至還有一些逃跑的時候還有親屬在波斯國內的東逃者,他們擔心自己的親人會被牽連,所以請求大唐對波斯施加壓力,釋放他們的家人。
這根本就是很困難的,很有政治考量的問題,但是在那些波斯東逃者說來,根本就是純粹的親情,軍人們也是這樣認為的,經常會有巡邏隊的將士和那些波斯東逃者一起哭,也不管聽不聽的懂他們的話,反正就是同樣的意思,同樣的遭遇,這些波斯人遭受的苦難都是大唐已經避免的,徭役,抓壯丁等等。
大唐已經廢除了徭役,就難以想象還有人在服徭役,民間反感波斯就是難免的;大唐軍隊已經基本上都是志願參軍的常備軍,所以難以想象強抓壯丁入伍參軍做炮灰,軍人是榮譽的象徵,而不是炮灰的代名詞,軍人也很反感波斯就是難免的;官員被嚴格監督,不能肆意妄為,對於可以肆意妄為的波斯官員就是羨慕嫉妒……咳咳……斥責!對,斥責!
軍隊,官員,民間輿論普遍比較同情波斯東逃者,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波斯人,民間的輿論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尤其是在民智漸開的的如今,民間讀書人越來越多,識字的人也越來越多,對於輿論的導向和輿論本身你的質量問題就有很嚴重的改變。
一直到蘇寧也聽到長安街頭出現了有關波斯人苦難生活的訊息,這才知道,原來太平洋警察之所以會出現,固然和國家戰略有關係,更多的卻是國家強大人民富強之後,吃飽飯沒事幹,面對著苦難國家的人們的天然優越感催生出的同情所營造而成的特殊感情。
我們富強,我們安定,我們有錢,我們就有義務讓你們和我們一樣,享受人生的美好,或許本意是這樣的,但是,經過國家戰略的染指和篡改之後,總會帶著些本國利益的色彩,被斷章取義之後,經常會遭到別人的反感也就是難以避免的。
正如同蘇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