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能在戰場上創下奇蹟,還能在政務上給皇帝陛下以巨大的信心,從而使的皇帝陛下將他派過來參加這樣的會盟?
夷男自然明白李世民陛下不會前來和他一齊會盟,和李世民陛下會盟的人都已經死了,或者被他養在深宮裡面跳舞,他不允許有任何人和他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所以他才能俯視一切,俯視天下蒼生,而只有他,才能讓夷男感到無力,感到沮喪。
正因為如此,夷男才會力排眾議,親自出來迎接這位只有十六歲的使節,要知道在這之前,當薛延陀君臣得知了此次大唐派來全權管轄會盟事宜的人只有十六歲的時候,可是無比的詫異和惱怒,加上輕視的……
詫異,是因為他的年輕,惱怒,是因為他的年輕,輕視,還是因為他的年輕。
國家的領袖們總是很糾結,一方面重視年輕人才,一方面卻又輕視年輕人,對於資歷無比的看重,不能不說這樣無理,但是這樣至少卻也會磨滅掉年輕人的銳氣,而進取,靠的不是老謀深算,只是銳氣,用老謀深算壓制銳氣,只會讓一個國家原地打轉,甚至於倒退,老謀深算輔助銳氣,才有希望。
任何一個衰弱的國家和朝代,無一例外的是,沒有優秀的年輕人才可以具有足夠的權力與地位挽救這個國家,一群暮氣沉沉的老人,只能嘆氣,卻沒有力量改變一個病入膏肓的國家,能夠改變一切的,只有年輕人,或者說是擁有一個年輕的充滿活力的靈魂的老頑童。
一如北宋末年的慘劇,皇帝非常寄希望與西北的邊軍和種家將,只可惜後來種家兩個老將先後死去,西北邊軍被輪番消滅,北宋滅亡,所以,老人沒有挽救一個國家的精力和進取心,國家發展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進取心的統治階層,只能失敗,把年齡和資歷放在嘴邊的國家和朝代,沒有希望。
李世民大帝沒有拘泥於年齡與資歷,夷男如是想到,既然如此,只能說,這個人得到了李世民大帝的信任,他已經具備了承擔一個國家的事務的能力,這個年輕人,會比一些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更難對付,更難應付……
甚至於不能有一點點的輕視。不能有一點點不周到的地方。
他力排眾議,怒斥了一些沒有眼光的人,一定要親自迎接,用只比歡迎君王少一個等級的歡迎儀式歡迎蘇寧,歡迎這位年輕的使節。
“薛延陀汗國真珠可汗夷男率部下歡迎大唐使節三原侯蘇寧。”夷男當先一步來到了蘇寧面前,一個標準的理解,臉上帶著和煦的笑容,只此一個細節,就讓蘇寧對夷男有了十足的欣賞和警惕,正如同夷男的想法。不能輕視蘇寧。蘇寧也有想法,這個夷男到底是輕視自己還是重視自己,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夷男到底是個什麼程度的霸主。
檢測的結果就是,他絕對不會是一個庸人。他是一個合格的草原霸主。他沒有經過大唐的高階教育。沒有受過合格的君主教育,沒有得到厚黑學的指導,他只是自己摸爬滾打。在四十歲的年紀,成為了一個草原霸主,獲得了多少人都的不來的草原共主的地位,草原上的男人都是狼,而他就是狼王。
我們在馬戲團裡面見到過各式各樣的霸主們,獅子老虎熊,大象鱷魚豹,可什麼時候見到過狼的?倒也不是沒有,只是極少見,因為狼嚮往著自由,它寧願餓死,也不願意待在鐵籠子裡面,它幾乎不會被馴服,就算抓住了,它也會想盡辦法逃跑,所以成本太高,漸漸的也就沒有馬戲團願意馴養狼,對此,人類祖先是如何漸漸把狼馴化成狗,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或者,狼和狗原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種類?
草原上的狼只會服從於真正的強者,那就是狼王,也就是說,夷男是當之無愧的狼王,而且狼的世界裡面很少有父死子繼這麼一說,這也就解釋了草原政權難以持續的原因,狼只會服從於狼王本人,只有狼王,而不是狼王的兒子。
夷男對蘇寧的態度,就讓蘇寧輕而易舉的瞭解了夷男對自己的看法,他很重視自己,沒有因為自己年輕就輕視自己,蘇寧注意到了,除了夷男,薛延陀其他的重要人物,都在用輕視和好奇的眼神打量著自己,只有夷男,和煦的笑容底下,藏著深深的戒備。
他在戒備著蘇寧,他知道李二陛下會讓自己前來代表著什麼,那是絕對的信任,這麼年輕就能得到這樣的信任,被皇帝委以重任,那麼夷男一定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己非常的難纏。
看來這次的行動不會很容易了,之前的做法也是對的,要讓關中聯合商團取得勝利,要來一個三足鼎立的競爭方式,否則,被逼到絕境的山東世家會答應夷男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