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憑如今大唐的國力。一個小小的倭國真的不在話下。三下五除二就收拾掉了,但是高句麗,不隱瞞的說,他是具備和大唐爭奪東亞霸權的潛在實力的大國!此事的高句麗絕對不是現代的朝鮮和韓國。而是一個三次打敗中原霸主隋王朝的大國!
隋王朝大舉東征高句麗。雖然狠狠的削弱了高句麗的實力。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國朝覆滅,天下大亂,高句麗獲得了喘息之機。等到大唐立國,高句麗又被經營的和鐵桶一樣難以應對,前隋付出的大量人員傷亡就等於是打了水漂,而且有了抗擊前隋入侵的經驗,一些必經之地被修築的相當雄壯,攻打起來難度數倍於前隋。
高句麗此時雖然不敢大舉進攻大唐,東突厥之役和靈州之役以後,大唐軍隊的強悍與暴虐深深刺激了高句麗,使之對大唐甚為忌憚,恐懼之心甚至超過前隋,所以主打防禦策略,更將國土經營成了鋼鐵防線,高句麗打不過來,無法和屯駐在幽州的大唐重軍對抗,同樣的,屯駐幽州營建北平城的大唐駐軍也無力進攻高句麗。
進取不足,自保有餘,吸收了漢文化營養的高句麗,在政權的成熟程度和文化的先程序度上,並不輸於大唐,所以另一個時空中李二陛下三次征伐高句麗也都未能得手,一直到高宗時代才終於完成了這個使命,這可以說是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李二陛下一個永遠的痛。
所以,在大唐國內漸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後,高句麗是最為擔憂的,遣使節考察追尋問題的來源,卻根本找不到源頭,好不容易從內部打探到了一些關於始作俑者蘇寧的訊息,卻又在最關鍵的時刻被李二陛下下達了保密法令,今後一切有關國計民生的關鍵技術與軍工技術將不允外族學習,當然,若想學習儒家經典,明白禮義廉恥,這還是可以的,孔穎達先生雙手贊成。
他們自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得向來慷慨大方的大唐居然做出了這樣的決策,先是終止了公主外嫁,讓外族失去了成為暴發戶的機會,而後又頒佈保密法令,不允許外族正大光明的學習類似於農業技術和工業技術的重要技術,只能學習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說白了有什麼用?!沒有強大的國家這些東西就是廢的!
高句麗心急如焚,倭國也不好受,前隋時代就數次派遣遣隋使來中原學習科學技術和政治,學有所成之後有意按照大唐的模式改造倭國,使得倭國變得更加強大,這回正要來學習先進的冶鐵技術和農業技術的時候,遣唐使準備出發的時候,卻被大唐頒佈的訊息給驚呆了。
同時傳來的還有大唐政府研發處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使得造紙成本大幅下降,以至於唐政府放出豪言要讓天下無一人不識字,無一人不知書,這樣的訊息更是驚呆了高句麗和日本,對於遊牧民族和南方蠻族這些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的部落國家,這樣的訊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對於高句麗和倭國而言,這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訊息。
身為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宗主國大唐帝國,長期以來連他們自身都沒有足夠的書本學習,這讓跟在大唐身後的高句麗和倭國更是一書難求,他們明白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一直以來也都致力於此,但是毫無所獲,現在猛然間知道了大唐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哪裡能不激動?哪裡能不關注?
好不容易擠進了人山人海的朱雀門售書現場,卻被告知只有大唐人才可以購買書籍和紙張,外族人一概不許,別以為長得像大唐人就可以,這個口音,這個樣子,我們分辨的出來,也別指望找大唐人代替你們買,每一本售出的書我們都知道它去了哪兒,在皇帝陛下沒有下令你們可以購買書本之前,勸你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否則,大唐不會手軟!
使節們呆若木雞,同時向國內發去請示的訊息,告訴他們大唐已經變得相當排外,他們在大唐除了正常的生活,幾乎難以接觸到大唐任何一個深層次的領域,派去的學生都被驅趕出來,要麼被趕走,要麼被送到鴻臚寺大課堂中集中學習詩書禮儀,成天搖頭晃腦的讀書,卻得不到最重要的技術!(未完待續。。)
五百七十二 千年未有之大變革
瘟疫給大唐帶來的傷痛和恐慌被書籍和紙張帶來的狂喜給衝得無影無蹤,長安大瘟疫就像是一段被刻意忘卻的歷史,再也無人提起,受到了失去親人傷痛的百姓得到了朝廷的補償和撫卹之後,也重新面對生活,失去了戰友計程車兵在痛哭流涕發誓照顧戰友親人之後,也隨之迴歸正常。
日子還是要過的。
書籍的大量發售和極其低廉的價格讓全大唐的文人士子和百姓都認為這是天堂,這是夢境,但是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