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蘇寧還挺擔心秦瓊的,剛開始打仗就兵分兩路了,雖然自己這兒也危險,但是不知道高句麗打算的時候,秦瓊他們更危險,兩萬多人和高句麗十五萬人拼,現在倒好了,秦瓊很意外的打了一個大勝仗,不僅收復了失地,還把契丹人這個後患給滅掉了,據說是全族夷滅,男女老幼都沒有放過。
蘇寧也不知道秦瓊的身體怎麼樣了,馬上就是非常嚴酷的寒冬,遼東的寒冬可是赫赫有名的,這麼冷的情況下秦瓊的身子骨到底能不能經受住呢?自從幾年前貞觀革新開始過後,蘇寧就力主推廣棉花種植,認為比起其他的材料,棉質衣服更容易抵禦嚴寒,原本的遼東之地非常寒冷,冬天非常不易與行軍,但是有了棉衣和護耳手套之類的棉質衣物之後,這種情況就會得到緩解。
李二陛下派人去遼東實地考察之後,當時張儉就表示可以一試,遼東的冬季實在是太過於寒冷,當初隋王朝大軍征伐高句麗的時候就吃過大虧,大唐不可以也吃虧,所以李二陛下就準了蘇寧的意見,開始選擇一些地方種植棉花,雖然李二陛下對於蘇寧所說的這種原本用來觀賞的奇怪花卉可以種植織衣服有所懷疑,但是還是照做了。
第二年,以種植的棉花做衣服的工程在那些被俘獲的外族女子織工中開始了,和以往的紡織不一樣,棉花這個東西還需要不少程式的先期製作,然後細緻的塞入織好的其他的單衣中,和以往的用麻布絲綢直接織衣服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織好的衣服穿到身上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原本非常寒冷的冬天大家都不願意去外面,但是隻是穿了一件單衣,又在外面裹了一件厚實的棉大衣之後居然就可以在外面的嚴寒之中行走而不覺得冷,這種特別的衣服被上報給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親自試穿之後也表示非常的高興——他從沒想過這種目前被少數人作為觀賞花卉的植物還有這樣的功效。
蘇寧又得到了賞賜——十件最新的棉大衣……
之後,棉花做為秋冬兩季的軍隊軍服基本材料就定了下來,棉大衣開始普及,無論是軍隊還是市面上購買到棉衣的人們都對這種暖和的衣服非常喜歡。
如今既然打算在冬天行軍,那麼蘇寧設計的一系列保暖服飾也該出場了……(未完待續。。)
八百三十二 瘟疫爆發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行軍打仗的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有足夠的糧食,有足夠的軍費和足夠的軍械,而這三樣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的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就是後勤的體現,所以又有打仗就是拼後勤這樣的說法,這樣的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是一旦兩個國家兩支軍隊打得難捨難分的時候,後勤往往就會成為決定性因素。
在古代,限於生產力的水平,糧食的儲備量一般都不會很大,不管這個國家多麼龐大多麼富庶,都是一樣的,國家的戰略儲備糧食可以供軍隊征戰的數目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年,因為糧食首先就有一個儲存期限的問題,還要考慮到收成的問題,而且這還是隻有一支軍隊打仗而不是同時開闢幾個戰場的情況。
古代兵法之所以忌諱兩線作戰,就有糧食供應不足的考慮在裡面,沒有比較好的儲備糧食的手段和足夠的糧食,根本就不敢打仗,一打起來除了軍隊的食用以外,還有運輸糧食的隊伍的食用限額,人吃馬嚼的,秦始皇建造長城的原因就是算了一筆賬,發現比起外敵入侵就出徵這樣的損耗,還是建造長城更加省錢一點。
高句麗原本就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饒是大唐這樣大的國家,那麼多的領土和耕地,在得到了高產作物種子的前幾年還是沒有同時對薛延陀和西突厥開戰的底氣,否則貞觀五年六年的時候就可以開戰了,那個時候也不是沒有過相對應的考慮。但是李二陛下召集民部官員算了一筆賬之後,鬱悶的打消了這樣的想法。
別說西突厥了,就是薛延陀也打不了,武德末期和貞觀前四年的糧食儲備基本上都被貞觀四年的東突厥會戰消耗掉了,而其後緊隨而至的靈州之役越打越大,也消耗掉了大量的糧食,以至於剛剛得到土豆和水稻的時候,大唐正處於一個即將就要糧食見底的情況下,所以李二陛下才會那麼激動,那不僅是往長遠考慮了。也有為眼下考慮的想法。
之後情況穩定了。錢財的收入劇增,糧食產量劇增,江南崛起計劃開始之後,揚州和荊州兩個地區的糧食種植開始了一年兩季度的實驗。之後大獲成功。才逐漸開始推廣在江南的種植。關中地區擴大的種植面積和受眾人群之後,糧食的危機才逐漸解決,之後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錢財的充裕之下。李二陛下大把花錢把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