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馬雲翔顯然並不知道這些,他指著堂單,湊過來問我。
“吳哥,你看我這堂單,寫的是不是還行?”
“唔……寫的是還行,沒少花錢吧?”
“嗨,別提了,我都翻了好幾次堂子了,最後這次花了上萬塊,寫的這堂單是挺板正的,當時看著挺高興,可是回來好了沒幾天,還是不行。”
說著,馬雲翔又指著堂單中間,問我:“對了吳哥,上次有人來看,說這個堂單寫的雖然板正,但是沒留馬道,這樣的話仙家就都憋住了出不來,所以我才會沒感應,你幫我瞅瞅,是不是這麼回事?”
他提這個有點意思,因為他的堂單中間確實沒留馬道,而是把各家教主都寫在了中間。
關於這一點,確實各個地方的規矩不一樣,有人說應該留,有人說不用留,為此爭執的也不少。
其實在我看來,留不留問題都不大,比如說黑龍江這邊多數是留,遼寧那邊可能多數都不留。
難道說,遼寧的就全錯嗎?還是黑龍江的全錯嗎?
這顯然是不正確的,一個堂口最主要的並不是留不留馬道,而是仙家穩不穩,堂口對不對,只要安排明白了,你留不留都區別不大。
有人可能不知道馬道是啥,其實就是堂單中間的空隙。
這裡,我簡單說幾句堂單的普遍寫法。
首先,出馬堂口的堂單必須是三尺三,換算一下就是110厘米。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堂單是三尺三,但為什麼是這個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