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誓與觀音爭業績(36)(1 / 2)

最後的最後,徒明輝也沒能拗得過他爹,只能同意讓他爹跟他一起種田。

但這麼一來,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他爹不攝政,誰來管理朝政?

由他那些兄弟王爺搞八王議政,他肯定是不願意的,所以徒明輝只能找來文武百官, 讓他們討論一下,是挑某一位皇子監國,還是說挑幾位皇子一起監國,又或者輪流監國,眾大臣來輔政。

不過不管怎麼說。

反正監國的得把這一年撐過去。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行。

除此之外, 徒明輝還有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亟需解決, 那便是他下旨要求工部製造一批最為優良省力, 同時能用牲畜之力,就儘量用牲畜之力的農具。

往年耕種耤田的時候,徒明輝就沒跟他父皇學,象徵意義鏟一鏟子土,撒點種子便結束,而是真真正正的耕種了整整三分地,所以種田有多累,至少種三分地多累,他還是相當心知肚明的。

正因如此,他其實是能夠想象的出自己回頭種三畝地,三十畝地,甚至於三百畝地時, 會多麼費事, 多麼要命。

但這田又不能不種, 更不能給別人種, 別人種沒他這效果,為了自己的歷史名聲,以及江山穩固, 他必須得種。

還得能種多少種多少。

只要累不死, 就往死裡種。

這種情況下,省時省力的各種農耕工具無疑就相當重要了,儘可能使用牛馬,減輕人力勞動的工具也十分重要。

在徒明輝自己理解看來,別人幫他耕種,或者替他耕種,肯定是沒有效果的,但是他驅動牛馬,帶著工具耕種應該沒問題,畢竟一些普通老百姓也有用牛耕田的,他總不能連百姓都不如吧。

皇帝那邊下了死命令。

再加上這一次製造的農具,都是要給皇帝本人使用,同時還與皇帝最終能夠耕種出多少耤田,獲得多少得到石榴娘娘賜福的高產農作物種子息息相關。

工部官員和那些個工匠們,真真是拿出了畢生所學,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改良農耕工具,使之更加的節省力氣。

或者儘可能用畜力替代人力。

除此之外,他們還對外發布了徵集令, 希望天下之人都能積極響應,不論是提供更好的農耕工具, 還是提供更好的農耕工具想法設計,都有大功,如果最終確定有用,能夠給陛下使用的話。

更是可以封爵或封官。

總之,這應該能算是本朝,甚至於過去歷朝歷代,最為重視農耕工具,以及給予獎勵最大的一次官方徵集令了。

再然後當然就是百姓紛紛響應。

無數好設計如雪花般飛至。

不得不說,古代是真的一丁點都不缺少聰明人,只是他們缺少足夠的動力往正確的,應該發揮他們聰明才智的地方施展,聰明人都琢磨當官去了,當工匠的可能字都不識幾個,哪能有發展。

普通工匠們大多都是靠著常年經驗積累,或者偶爾發生的一些意外,獲得些許技術提升的知識,然後還不一定能傳承下去,指不定稍留一手就留沒了。

這種緩慢發展下的科技進步。

跟聰明人扎堆往某一個方向一起發力,共同研究的進步是完全不能比的。

曲潔的這番操作,連帶著新帝徒明輝,以及工部的宣傳配合,至少讓當朝農耕工具發展速度往前快進了兩百年。

湧現出了許多優秀農具設計。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很多工具雖然十分好用,但對畜力消耗極大,估計只有少數特定人群,家大業大的能用,普通老百姓們根本就買不起,也用不起。

但不管怎麼說,總歸也是進步。

而且如今牛馬數量增長,想來以後能用得起的人會越來越多,或者一個村子合力購買然後一起用,效果也一樣。

不能指望前一個月還是在用牛馬耕地,後一個月就用上蒸汽機和燃油機。

沒外掛,科技發展哪能這麼躍遷。

如今這局面已經相當不錯了。

……

徒明輝的整個準備過程大概持續了兩個月,從祭天結束一直到過完年,這時候土地雖然還有些硬,沒到正常春耕的時候,但為了能夠多耕種一些耤地。

他還是帶著他親爹,護衛人群,伺候人等,包括史官等等,一起去耕地。

不得不說這也是千古奇景了。

太上皇和皇帝兩個人,用小鞭子抽著牛馬,帶動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