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修房子之類的操作。
也有在之後的幾年裡陸續進行著。
總之整個村子都在蓬勃發展,村民收入日益增長,李慧在村裡的地位基本可以說僅次於村長,反倒是黃老太和黃曉曉等人逐漸變得有些透明,明明家主是黃老太,但很多人提及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認為,李慧才是黃家的家主。
沒辦法,人李慧幹了多少事,做了多少活,替村裡面爭取了多少利益,給村裡提供了多少香精原材料技術等等。
跟李慧一比,別說黃老太了。
其他村民也比不上啊。
再加上李慧又住在黃老太家,所以大家習慣性的將目光注視在她的身上。
忽略了黃老太黃曉曉再正常不過。
但這也正合黃老太心意,李慧一個人頂在最前頭,剩下三個待在家裡專心做小透明,安安穩穩過平安日子挺好。
這不正是黃老太追求的嗎?
同時他們養的再好,氣質再好,穿的衣服稍微好一點也沒什麼,除了大家日子都變好了之外,村民預設李慧平日有補貼他們三個,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即便之後隨著六七年到來,大量知青開始下鄉,那也不影響黃家村的日常生活,所有來他們村的知青都得先填調查問卷,看看有沒有他們村需要的人。
有需要的就安排到對應崗位。
沒有需要的,就種田去唄。
有需求但需求不大,用不著專門安排位置的就主業種田,兼職幹其他的。
基本能算是人盡其用。
不浪費任何一個人才。
整個村子都在穩定有序的發展著。
直到十年後,大量知青或是透過考試,或是透過其他方式渠道離開,就連黃曉曉和黃平安兩人也考上帝都大學。
黃老太跟著他們一起去了帝都。
李慧這才告辭,並且臨走之前還留了一套造紙工坊和香皂護膚品工坊的後續發展計劃給村長,隨後正式與黃家告別,前往沿海城市開始建設商業帝國。
這一年她實際四十三。
身份戶籍少報三歲,四十歲。
不過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姜子牙八十才開創自己的事業,她四十而已,還小著呢,有的是時間,攀上商業巔峰!
養娃成果在明天的番外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