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於柴苗那邊一個爬藤番茄苗就搞得沸沸揚揚,議論紛紛,很多經常上閘道器注熱搜的人,即便不是很瞭解。
至少也算是看了個眼熟。
曲潔那邊就低調多了。
無論是她與異常生物研究所合夥創辦的神農種業集團成立,還是之後開展專案,給各大國營農場提供種子,並且進行大範圍種植,都進行的相當低調。
或者,其實也不能算低調。
他們實際還是有做宣傳的,甚至還上了國家農業頻道專項欄目,以及一號電視臺的晚間新聞,集團的官方賬號也沒少發曲潔這些成果的偉大重要之處。
但關鍵的是,普通百姓對這些事是真不關心,可能也就一些專業人員,會關注下,甚至於諮詢瞭解,可這麼點人又能引起多大熱度呢,折騰了一大圈之後,曲潔也就收到了些過去老師同學們的祝賀,學校的祝賀,附近鄰居誰也沒認出她的新身份,還跟以往一樣相處。
另外就是海外情報收集機構,全球幾大種業集團關注到了她,正在調查。
對此,曲潔心態還行,並不沮喪。
她堅信,等全國大部分土地都種上她研究出來的種子之後,總有一日,她會成為所有人都認可的,新一代神農。
然後就繼續埋頭研究去了。
而她那六個族人,三個被她留下來幫忙,另外三個則是被安排進了神農種業集團,負責督管賬目和合同詳情,以及及時向曲潔彙報神農種業集團情況。
這個集團關係到曲潔能不能達成目的,自然不能真的當一個徹頭徹尾的甩手掌櫃,必須的關注瞭解還是要有的。
……
時間一晃就是五年。
不論是曲潔與異常生物研究所合作創辦的神農種業集團,還是柴苗獨資的種子王集團,都已然徹底成長了起來。
成為繼原先國際三大種業巨頭之後的另外兩大巨頭,如今並稱五大巨頭。
彼此競爭相當激烈。
論起規模和具體資產,種子王集團妥妥是五大巨頭當中墊底的存在,但是論起知名度,他們家則是遙遙領先,隨便採訪十個人,最起碼有四到五個人知道種子王,但知道另外四大種業集團的人則少之又少,畢竟其他四大種業集團基本都不對接普通使用者,而是直接與農場主對接,種子商,甚至於國家對接。
普通人與他們根本沒什麼交集。
不知道也很正常。
種子王集團則恰恰相反,他們是直接與個人使用者對接業務佔主導,但凡樂意在家裡種點東西的人,基本都有買過他們家的種子,國民認知度自然更高。
如今經過五年的發展,不論是神農種業集團還是種子王集團,都已經在各自領域達到了瓶頸,並開始擴張,往對方所擅長的領域擴張,因此彼此不可避免的發生碰撞,甚至於出現商業競爭。
神農種業集團想增加知名度。
種子王集團想增加種子種植率。
神農種業集團想要往蔬菜水果以及藥材等領域發展,種子王集團則是想要涉及主糧種子買賣,同時彼此也很快發現對方意圖,並且率先展開了輿論戰。
努力宣傳自己的同時,貶低對方。
比如神農種業集團就有不斷對外宣傳說,他們是國內最大的種業集團,種子王遠遠比不上他們,且價格過高
反正對自己是揚長避短。
對種子王就是挑刺批評。
然後種子王那邊當然也會反擊。
而這事,其實就是曲潔派自己族人專門坐鎮公關部門引導的,因為搞輿論戰,實際對他們神農種業集團而言其實是有利的,畢竟神農種業集團雖然體量不小,但知名度是真的很低,沒多少普通老百姓知道,推出的高產種子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很在意,畢竟他們又不種。
相比較於畝產十萬的紅薯,大多數沒有土地的普通人,或者說只能在花盆裡種點東西的人,顯然不可能沒事去種這玩意兒,種子王推出的那些種子才更吸引他們的眼球,也更願意購買種植。
這也是種子王名氣大的原因。
彼此搞輿論戰,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能增加他們神農種業集團的知名度。
能讓一些人對此感興趣。
願意看看,瞭解一下他們神農種業集團是個什麼情況,有什麼產業啥的。
最重要的是增加曲潔的知名度。
明明現在全國大部分人都在吃她培育出來的糧食,就連豬牛羊之類,吃的也是她專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