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千年王八萬年龜(4)(1 / 2)

訊息傳回京城,整個京城可謂是一片譁然,不少官員勳貴的家屬在痛哭流涕的同時,還沒忘了趕緊派人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南逃,生怕晚了被蠻夷俘虜。

或者直接被殺,死無葬生之地。

畢竟泰康帝帶走了京城,乃至於京城附近的所有兵力,如今京城幾乎相當於不設防,而且北蠻軍隊距離京城也不算遠,快馬加鞭十幾天就能攻打過來。

即便想從其他地方調兵守衛。

那也來不及。

為了保命,想跑實在再正常不過。

不僅那些已經戰死沙場的官員勳貴想南逃,沒上戰場的那些官員勳貴大部分也想逃,畢竟他們可不想死,就連兒子被俘的孫太后,在想救回兒子同時。

也在考慮南逃,或者說南遷的事。

一旦他們南遷成功,未來如何是真不好說,說不定又是一個南北分治,從此偏居一隅,大一統的格局徹底崩壞。

好在監國的襄王堅持要抵禦到底。

在眾大臣議論紛紛,爭吵要不要南遷之際,直接衝進太廟當中捧出太祖太宗的牌位以及祖訓,強硬表示不許再言南遷之事,他寧願殉國,也不許南遷。

再有敢言者,當以祖訓治罪。

族滅……

有了監國親王的全力支援,一些反對南遷的肱骨大臣總算有了鬥志,紛紛贊同,並開始出謀劃策,想守衛京城。

再加上考慮到監國親王直接調兵遣將,稍微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以及國不可一日無君,泰康帝只有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年紀又太小,國家如此危急存亡時刻,當然還是得堅持國賴長君之策。

最重要的是,如今滿朝文武大量職位空缺,如果他們能夠堅定不移的守衛京城成功,並且推襄王上位的話,那絕對是妥妥的從龍之功,可以說是風險與機遇並存,不趁著現在這機會上位,立功並佔據更高的位置,以後可就難了。

畢竟這很可能是挽天傾之大功。

所以剩餘的百官勳貴們仔細協商一番之後,便紛紛開始推舉襄王登基,特別是在被俘的泰康帝叩門要求一些城池的守衛者開門,放他以及北蠻軍隊入關的訊息傳來後,百官勳貴乃至於京城百姓,對泰康帝的厭惡更是達到了高峰。

甚至已經有官員要求廢帝了。

就連宗室對此也是頗為不滿。

有些剛烈的,更是跑到太廟哭訴。

如此壓力之下,一直不同意襄王登基,反倒想讓自己的孫子登基,自己攝政的孫太后,出於擔心再這樣下去,就不是遙尊她兒子為太上皇,而是百官勳貴聯合宗室,直接把她兒子廢了,因此最終只能捏著鼻子同意,讓襄王登基。

但依舊要求立她孫子為太子。

雙方可謂各讓一步,然後整個登基大典也是十分的簡單,只花了一天時間便迅速搞定,緊接著就是一邊清掃所有王振餘孽,一邊商量具體該如何應戰?

新登基的景安帝自知能力不夠,所以便全面放權給那些值得信任的官員。

京城保衛戰,正式拉開序幕。

過程發生了很多事,也誕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其中又以當時兵部尚書於少保最為突出,堪稱整個京城守衛戰的靈魂核心人物,挽天傾的那隻手。

最終結果當然是成功了,不但保住了京城,還一路反擊將北蠻打退出關。

雙方談和後,已經成為太上皇的泰康帝,被北蠻直接送了回來,畢竟一個太上皇的價值是真不大,與其留著還得給飯吃,避免他死了,雙方再次開戰。

還不如送回去。

說不定能讓這個太上皇與景安帝之間再起爭鬥,多多消耗旻國的國力呢!

其實按照很多大臣勳貴的想法,那就不應該把太上皇接回來,或者即便接回來,路上也可以給太上皇安排一點意外之類,讓他去死好了。但奈何景安帝始終念及兄弟之情,沒有十分明確的要殺太上皇,再加上還有太后一黨,以及衷心於太上皇的部分官員們拼命保護。

最終太上皇還是安全的回來。

安置於在北宮當中。

被孫太后死死護著。

剛剛登基沒多久,皇后連鳳印都沒拿到手的景安帝,後宮中的勢力遠不如孫太后,再加上他也確實沒有殺泰康帝的想法,所以最後只是在大臣勳貴們的建議下,禁止太上皇泰康帝聯絡官員。

相當於將其軟禁在後宮當中,不允許與外臣聯絡,但實際也沒啥用,他媽孫太后能跟外臣聯絡啊,無非就是聯絡過程需要透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