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開局震撼老朱八百年(17)(1 / 2)

接下來半個月裡,朱元璋明面上是在修養身體,馬皇后寸步不離,親自照顧他,就連太子朱標也時常過去探望。

但實際他們一直在忙著梳理明史。

利用明史透露出來的資訊。

抽絲剝繭探究更為根源性的問題。

“父皇,我怎麼感覺那隻白鸚鵡說的話是對的,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在您身上,不能全怪您,但絕對與您有關。”

到底是親孃就在邊上。

朱標膽子都大了,直言自身想法:

“明末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但最核心的問題只在於一點,沒銀子,沒有銀子賑災,所以流民四起,沒有銀子發放軍餉所以士兵譁變,若朝廷每年能有個五六千萬兩銀子入賬,不說中興,可是再續個百八十年的命,肯定沒問題。

而朝廷為什麼沒有銀子?

因為收不上來稅,因為宗室。

到明末之時,光是為了供養宗室就得消耗國庫一半的收入,而這還是多有剋扣,甚至直接欠著不給的局面,若是全額髮放,國庫恐怕得倒欠他們銀子。

這是父皇您定的沒問題吧。

藩王作惡多端,名聲極差,同時大肆兼併土地,官員勳貴一樣如此,可以說只要有能力兼併土地的,都在兼併。

連後世帝王本身也在開拓皇莊。

這些人都不交稅,天下又還剩下多少土地能交稅,又還剩多少百姓有能力交稅,百姓們又如何能夠活下去呢?”

“父皇禁海,可我看了下史書裡面記載,禁海期間倭寇從未斷絕過,反倒使得沿海區域經濟受損,稅銀大減,而隆慶帝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主持的隆慶開關一事,不但帶來了大量銀子。

就連沿海倭寇都陸陸續續消失了。

因為沿海倭寇本就不多,多的是偽裝成為倭寇走私的商船,以及海賊們。

若是不禁海,開海收稅。

每年當能多上千萬兩銀子稅銀。

這些銀子不會憑空消失,但因禁海緣故,都進了海賊,沿海世家手裡。”

“還有戶籍固定導致的問題,匠戶的子孫只能做匠戶,醫戶的子孫只能做醫戶,結果就是百業凋敝,皇帝都無法保證每一個皇子都成才,每一任皇帝都是明君,匠戶和醫戶們,又如何保證自家後人一定有工匠天賦,有學醫天賦?

沒有天賦,子孫還只能繼承父業。

結果就是工匠技藝越來越差。

醫術越來越差唄。

軍戶的問題更嚴重,明史裡面記載的很清楚,軍戶幾乎都成了那些千戶萬戶的家奴,給皇帝,甚至於皇帝的外戚修園子,修城牆,修墳等等,猶如奴隸一般被無休止的壓榨,到明中後期時就已經開始大量的逃亡了,到明末不但逃亡三分之二,大多碰到農民起義之類。

還會紛紛追隨,共舉義兵。”

說到這的時候,朱元璋已經拎起板凳來了,朱標雖然說的興起,但不瞎。

所以當即閉嘴,並往後躲。

“小兔崽子,你反了天了,照你這麼說,千錯萬錯都是朕的錯,你怎麼不說是你們這些個後人們廢物無能啊!”

朱元璋雖然在憤怒的吼著,但其實他心裡很清楚,很多問題的根源確實在他這,他這老祖宗定下的一些規矩,寫進了皇明祖訓當中的事,後世子孫又哪敢輕易更改,就算想改,既得利益者的那些大臣,也會舉著祖宗之法不可變的牌匾,拼命阻止,以免自家利益受損。

百戶千戶壓榨軍戶的事,現在其實就有,但只要他發現一起就嚴懲一起。

就如他發現貪官嚴懲一樣。

他以為一直這樣下去局面會變好。

但如今,曲潔灌輸給他們的明史裡寫的清清楚楚,局面並不會變好,只會越來越差,越來越惡劣,越來越過分。

貪官越來越多。

百戶千戶壓榨軍戶越來越甚。

“父皇,您不要氣急敗壞,子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昨日跟白鸚鵡聊了許久,白鸚鵡就說過,你想象當中制定一套萬世不移的規矩體系,好確保我朱家江山永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俗話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您現在覺得很好的規矩,過些年興許就是毒瘤,就是國家破滅的禍根。

她還說您定下的那些政策,很多官員其實未嘗看不出問題來,但凡稍微有些遠見的,便能看出您那些政策未來貽害無窮,只不過您這人殺人如麻,又不聽勸阻,誰沒事冒著生命危險勸您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