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如今的大乾國非但沒有人口滋生導致的各種問題,反倒因為人口過少出現了很多其他問題。
以及那些問題引發的蝴蝶效應。
比如土地越來越便宜,僱農價格上漲,甚至找不到足夠的人去下田幹活。
以前人多,同時普通老百姓還沒有其他出路可言,即便地主勳貴大肆兼併土地,僱人種田價格極其低廉,或者將田租給別人,分成極高,沒有土地的那些普通百姓為了有口飯吃,也只能幹。
但現在,沒有土地的只要願意去女兒國,就能立刻領取二十畝土地,同時前三年免稅,一家多少人口便能得到多少個二十畝土地,再加上女兒國又不是什麼蠻荒之地,人家剛打敗了大乾,逼的宣武帝下罪己詔,同時女兒國國主還跟宣武帝是一家人,是宣武帝姑奶奶。
怎麼都不能算蠻夷,所以沒有土地的百姓對女兒國並不怎麼排斥,一些沒文化的,甚至覺得女兒國就是個大點的藩國,壓根沒將女兒國當外人,大家都很願意帶著全家老小,一起移民過去。
沒有土地的人大多都跑了,有土地的人在耕完自家土地之後又還能租多少土地呢,那些瘋狂兼併土地的勳貴和地主們土地再多,沒人耕種也沒用,只能淪為廢地荒地,土地價格能不下跌嗎?
再加上宣武帝又不敢直接阻止想移民的人離開,所以只能透過其他方法努力留住本國國民,比如說不允許土地拋荒,減少人頭稅,推遲收人頭稅的時間等等一系列操作,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促使土地降價,大地主和勳貴們,也不得不提高僱人種田的價格。
而很多人有口飯吃,餓不死。
其實是不願意背井離鄉的。
手裡有點小錢的,同樣相當願意在土地價格下降的時候稍微買幾畝地,增加自家土地的畝數,過些年兒子分家的時候每人也能多分幾畝地,多得糧食。
正因如此,宣武帝才勉強保住了剩餘大部分自耕農,保住了稅收基本盤。
又比如說,女子地位得到提升。
沒錯,雖然曲潔並沒有派人在大乾國境內大肆宣揚平等之類的言論,但是大乾國的女子地位,還是在曲潔一些操作的間接影響下,正在逐年的提升著。
畢竟大乾國有太多女嬰,以及被賣或其他因素較為悽慘的女子被曲潔派人救回女兒國,同時女兒國內女子地位略高男子一籌,一切有法可依,完全不用擔心孤兒寡母被吃絕戶等國情,也十分吸引部分女子前往,加上還有青樓女子憑學識當上了縣令之類的故事在宣傳。
多的是大乾女子願意去女兒國。
很多時候,很多女子之所以忍氣吞聲,不是她們不想反抗,是知道反抗也沒有用,反抗之後只會更慘,而女兒國的存在則是給了她們底氣,給了她們一個反抗之後可以靠自己活下去的地界。
所以這些年,大乾國境內真的有很多女子直接前往女兒國定居,或者與
丈夫和離前往女兒國定居,再加上女兒國還特地在大乾國,辦了個女子互助會。
幫助有反抗心卻無能為力的女子。
這些情況都直接或間接促使越來越多的女子移民到女兒國,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大乾國男女比例越來越懸殊。
而朝廷那邊為了維持人口增長,不得不一邊限制官員勳貴納妾,一邊打擊溺死女嬰現象,以及配合著搞了些取消女子人頭稅,家裡有多少女兒可以減免多少稅收之類的操作,另外還取消了貞節牌坊,大力鼓勵寡婦再嫁,四十多歲的寡婦都不放過,真真無所不用其極!
雖然因此得到的地位提升與平等實際上沒太大關係,主要還是利益驅使。
但至少溺嬰現象得到了減少。
大乾算間接的,不得已受到女兒國影響,國內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變化。
後來宣武帝他們也發現了,一直這麼下去不是回事,他們要是再不做些改變的話,日後恐怕國將不國,而既然打不過,又無力阻止女兒國帶來的影響。
與其一直被動接受影響。
然後再被動不斷出政策打補丁。
還不如直接學學女兒國,這樣他們至少能夠把控大方向,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每次都是等到發現問題,並且問題出現了很長時間,影響很是深遠,他們才後知後覺的去彌補,以及調節政策。
甚至有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宣武帝派出了不少皇室子弟,以及勳貴官員家的子弟,讓他們前往女兒國進行學習交流。
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