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的可上了普魯士的字樣。但是我卻不敢妄言什麼軍人的榮譽,我想做的只是讓盟軍脫離他們艦炮的掩護,然後用我們德意志軍隊的快速而有力的打擊讓盟軍知道我們的厲害。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案,只是我知道我們必須把有生力量都從海灘上撤下來,當然也不能讓我們的裝甲師去跟盟軍的艦炮去較量。”
隆德施泰德出身世襲的普魯士軍閥家庭,他的祖先曾給普魯士貢獻了好幾代的將軍。隆德施泰德從1892年就已經是一名軍官了,到1944年已經做了52年的德**人,在德國陸軍軍官團中可以說是位名副其實的元老。
在1939年時隆德施泰德率領自己的南方集團軍群,僅僅用了30天的時間就穿過了波蘭平原,劍鋒直至華沙。用隆德施泰德的話說,是他給德國創造了一個新的軍事術語——閃電戰。而後,隆德施泰德又率領集團軍群在1940年5月橫穿比利時,在一個月內大敗法軍橫掃西歐大陸。隨後又再1941年揮戈東進蘇聯,打的蘇軍是損兵折將,一路橫衝直撞打到了羅斯托夫的城下。
可以說隆德施泰德不論從戰功還是從資格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在德國最初發動進攻波蘭的戰役時。所謂的德國三大名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還僅僅是一箇中將軍長,而隆美爾才是第七裝甲師的上校師長,這跟隆德施泰德當時的集團軍群的司令的地位是無法相比的。所以隆德施泰德很是得到了德國陸軍軍官團出身的那些德國陸軍將領的支援,這是隆美爾這位有點靠元首他老人家門子起來的陸軍元帥所不能比的。
相比之下,隆美爾沒有顯赫的家世,最多在德國也就算一箇中產階級。隆美爾雖然又是寫又是擔任軍校教官,但是隆美爾卻僅僅只有中學畢業。而且講話是還帶有一口濃郁的方言口音,這在德國這個講究傳統和出身的社會中,常常成為別人取笑的把柄。也正因為如此,也造就了隆美爾對那些特權階級尤其是貴族的輕蔑。
無獨有偶,支援隆美爾海灘防禦計劃的莫德爾出身也是平平,而且文化程度也是中學畢業,這也似乎在冥冥中讓莫德爾和隆美爾有了一些共通之處。
不過說實在的,隆美爾要是沒有希特勒的支援,就算是隆美爾再有天才也難以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從一名陸軍上校成為一名陸軍元帥。在成為德國人心中的偶像的同時也沒少招惹別人的妒忌。
而隆德施泰德就打心眼裡沒有瞧上這樣比他小15歲的陸軍元帥。在隆德施泰德看來,隆美爾只不過是個效忠元首的‘童子軍’而已。論出身,隆美爾既不是出身普魯士軍人集團,也不是來自某個有悠久行伍傳統的名門望族。隆美爾只是一箇中學教師的兒子,頂多也就是個中產階級,僅僅靠著打仗用了些所謂的鬼點子才混了個‘元帥’噹噹的。隆德施泰德認為隆美爾的這個元帥根本就沒有‘運籌帷幄’的能力,最多也就是成為一名在基礎衝鋒陷陣的低階指揮官。
當然隆美爾也在心裡沒有瞧上隆德施泰德。由於隆德施泰德出身名門,所以身上自然就有一種天上要高人一等的做派。隆德施泰德把司令部設在巴黎的城郊,每天過得都是‘牛奶加蜂蜜’的日子。而在隆德施泰德的感染下,他的司令部中的參謀軍官似乎已經忘記了如火如荼的戰爭場面,每天坐的是高背扶手椅,踩的是高階繡花地毯,住得是豪華避暑,而吃飯時則是去巴黎最好的餐館。
隆德施泰德以及手下的這些懶散懈怠讓隆美爾是大為吃驚,在隆美爾的眼中這些人在巴黎購物就是出入劇場、餐廳、酒吧、妓院每天所做的只是盡情的享樂,沒有一點準備打仗的樣子。
隆美爾厭惡那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作風。也厭惡巴黎的喧囂混亂、聲色犬馬的氣氛。最終隆美爾將自己的指揮部搬到了一個寧靜的小村莊中,每天過著幾乎是清教徒一樣的生活。
可以說從各個方面兩位陸軍元帥都是格格不入,甚至是針鋒相對。
第十卷 劍斷法蘭西 第十六章 集權
事情已經是明擺的了,隆美爾雖然在普通的德軍心目中是一位軍神般的存在,但是在這坐滿了元帥的第三帝國的三軍司令部中卻並不是怎麼受待見。相反軍人世家出身的隆德施泰德元帥卻人氣更加旺一些。在隆德施泰德發言完畢後會議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表示了贊同,這雖然還沒有進行最後的定論,但是最終的結果已經是十分明顯的了。
就連隆美爾對此也只能是無可奈何,隆美爾雖然打心底裡看不起隆德施泰德,但是也只能服從會議中大多數人的決定,少數服從多數嘛。
布勞希奇元帥對最終的結果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