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本身不具備任何的大角度航向矯正能力,只能依靠垂直尾翼和升降舵控制基本的航向和高度。理論上,攻擊90m外的目標,命中精度是大約90(90。4)的導彈能夠落在目標10公里的範圍內,大約50(47落在5公里的範圍內,而只有大約60的導彈才能落在目標2。5m的範圍內,如果距離增加精度還要繼續下降。
馮…布勞恩在接手FZG…76研究專案(Fi…103的保密代號)後,就發現這個系統的設計有很大的缺陷:精度高是按固定的天氣情況來計算的,如果天氣不好怎麼辦?這世界上又不是除了晴天和微風就什麼都沒了。於是馮…布勞恩對Fi…103的制導系統做了針對性的改進。由於佩內明德火箭研究基地有梅塞施密特AG公司的3專案,在他們的幫助下,Fi…103做了一系列的最佳化設計,體型擴大了一些,重心也經過重新分配,不再像原來那樣的脆弱了,發動機艙與機身的距離也更近了,最重要的是,新的Fi…103有了副翼,這意味著,他不會像原來的Fi…103那樣只能做微小的航向矯正,足以做出180度轉向,只要制導系統沒問題。而且,他也不會在大風天氣裡被吹翻了,在原來的歷史上,因為英吉利海峽那惡劣的天氣原因導致發射失敗Fi…103的總數一點也不少。
馮…布勞恩首先嚐試的就是將原本用在A…4上的被動無線電搜尋制導系統安裝到了新的Fi…103上。由於原來的Fi…103的制導系統主要是依靠壓縮空氣維持運轉的,而新的制導系統主要是靠電池驅動的,所以,原本被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