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全部的e120都在這個基地裡面了,一共93架,30架A0預生產型,53架A1,其中3架A1在等發動機和裝置,還有22架A1正在生產線上。不包括試驗機。”
劉七一聽凱塞林元帥的話心不由就一陣的抽搐。93架e120!還有3架再等發動機和裝置?也就是說只有90架飛機可用,差不多就是剛好夠兩個大隊的樣子。而即將上場的西線大戰將要面對的是上萬架盟軍的飛機,這90架20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擋住那麼多盟軍的飛機啊!而且美軍的P51重要改進型D型和4瞄具已經大批的裝備美國空軍了,P51是絕對難纏的對手,與比蘇軍的戰鬥機強的不是一點半點,而且英美飛行員的飛行技術也遠遠不是蘇軍飛行員所能媲美的,更何況還有4陀螺穩定瞄具這種作弊器級的神器,如果用是用e262或Bf109G14去和P51纏鬥的話,原地轉一圈就能切入e262或Bf109G14的內圈。雖然e120的效能優秀,還裝備了EZ42射擊瞄具和配套的火控雷達,免去了手動調整引數的麻煩。劉七相信一對一的戰鬥這P51一定不會是e120的對手,但是成千上萬的P51可不是這90架e120能對付的了的了。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亂拳打死老師傅,誰也不能保證e120在每次空戰中一定能勝利。
“我的元帥,我不明白我們既然有了這麼好的戰鬥機,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多生產一些呢。”劉七問道。
“唉……”凱塞林元帥嘆了口氣後說道:“安德里,我瞭解你當初弄新式戰機的心情,可是飯總得一口一口吃不是。從去年的6月到今年的1月,e120就完成了設計和試飛,並解決了大部分的技術問題,這對一架世界上效能最優秀的飛機已經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奇蹟了。但是獲得高效能是有代價的,你要知道,設計並試生產和批次生產不是一回事,雖然在設計之初考慮到了通用性的問題,但能夠通用的零件十分有限。還有這上面的什麼姿態穩定系統,電傳輔助控制系統沒有任何戰鬥機使用過,而且設計複雜但卻是缺一不可的裝置,這都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線以及獨立的零件供應體系,這幾乎需要一起都從頭再來,所以現在的月產量只有24架e120。”
劉七聽到一個月只有24架e120當時就有點急了:“我的元帥,咱可不能墨跡啊!眼看美國人和英國人就要動手了,而我們卻還在因為什麼設計和生產不是一碼事的而說什麼奇蹟,這可是會要人命的事情啊!”
凱塞林元帥和大師兩個人相視一笑後說道:“安德里,你說美國人和英國人要動手這是什麼意思,我可是一點也不明白。”
“他……這個……”劉七本想說盟軍會在6月6日登陸諾曼底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可是劉七又一想這話似乎有點不妥。要是凱塞林和大師兩個老傢伙非要刨根問底讓自己說出個所以然,這劉七可是不好解釋。不過劉七從凱塞林和大師兩個人臉上掛著的神秘的微笑似乎看到了一些不對的地方,於是劉七轉口說道:“美國人現在已經弄到了對付我們V3A2的辦法,他們會毫不客氣的對我們動手的。”
劉七在這裡用了一個十分含糊的動手的詞,這動手的含義可是廣了去了,登陸是動手,轟炸也是動手,就連封鎖德國港口也是動手,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十分嚴重的事情。
大師點了點頭說道:“安德里你說的沒錯,我和凱塞林元帥都已經預測到了這些。將來的局勢恐怕十分難以把握啊!”
大師就是大師,說的話分讓劉七佩服萬分,一點實質性的內容都沒有。倒是凱塞林元帥沒有再跟劉七打什麼啞謎,而是直截了當的說道:“安德里,根據我和大師的判斷,盟軍在五月到六月期間一定會在法國北部的海岸上登陸。現在盟軍正在做著登陸前最後的準備。”
劉七對這個問題簡直根本就不用判斷,盟軍登陸是一定的了。不過劉七想的只是眼前的e120的問題,劉七問道:“我的元帥,我們先不討論盟軍登陸的問題,我需要知道現在e120的產量到什麼時候才能多起來。是不是可以採用流水線生產作業的方式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很快將e120迅速的裝備我們的部隊。”
說實話劉七雖然知道盟軍在6月6日會在諾曼底登陸,但是劉七對此並沒有多少恐懼的心理。看似盟軍數百萬之眾,但是劉七知道那些都是些沒有戰爭經驗的菜鳥而已。對於在五年大戰中磨礪出來的德國陸軍來說,盟軍的陸軍根本就不是什麼對手。在庫爾斯克劉七跟曼施坦因元帥談話時已經為將來對付盟軍做好了準備,現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