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3 / 4)

小說:初唐逍遙王爺 作者:樂樂陶陶

量戰利品的時候,這種擴張就越發不可遏止了,只有他們自己的**才能停止他們擴張的步伐

從李泰的話中明白了阿拉伯為何發起,目的是什麼,戰鬥力會因為宗教狂的爆發而達到什麼地步,以及將來的危害之後,布蘭三人驚得目瞪口呆,好久都合不攏嘴。

終於,三人回過神來,心裡大肆慶幸,自己真的選對了,讓一個如此熟悉白衣大食,如此瞭解阿拉伯民族的大唐作為求救方,將他們作為盟國,讓他們來幫助自己,這的確是最好的方法,再適合不過。薩珊波斯遇上了李泰,確實是大幸啊!

事實確實如此,還有誰比李泰更瞭解阿拉伯人的能力,想要抑制他們,除了內部的腐朽、分裂、矛盾,那就只有依賴大唐,但大唐太遠。所以李泰才會將拜占庭、波斯聯合,提出還埃及自由,另外,他也希望西突厥能放聰明些,不要拖自己等人的後退。

PS:先說一聲,本人雖然因為身體緣故呆在家裡,但開始寫書也僅是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所以可能會挪用一些資料,對此說聲抱歉。

………【第十三章 不單是戰爭!】………

中世紀是信仰的時代,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佛教雖產生於古典時期,但其廣泛傳播卻都是在中世紀。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中世紀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伊斯蘭教的產生和一系列伊斯蘭帝國的興起:阿拉伯帝國,塞爾柱帝國,四大汗國,帖木爾帝國,莫臥爾帝國,奧斯曼帝國。從而形成了以中東為中心的、從東歐到中亞和南亞的*,形成了一個伊斯蘭文化圈。

伊斯蘭教的傳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632~750年,首先傳遍中東,然後向西傳到北非、西班牙,向東傳到中亞。其中還包括地中海的一些島嶼,如西西里、科西嘉、塞普勒斯等。第二階段從1000~1500年,傳入印度、東南亞和黑非洲,使印度洋成為穆斯林保護區。

要抑制白衣大食,不光得從軍事上,還能在宗教上進行相應的反擊、改革等。李泰一直聯絡絲綢之路上的宗教,目的在於對抗伊斯蘭教。可惜,當他來到薩珊波斯後,他突然發現,能守住未被伊斯蘭教化的中亞部分就已經很不錯了,真想與宗教狂抗衡,難!

作為世界宗教中最年輕的宗教,伊斯蘭教的產生,必然要反映阿拉伯人的宗教社會特點,不如此,不會為阿拉伯人所容;同時,它必然要吸收猶太教、基督教等一神教觀念和教義,不如此,不會團結起阿拉伯人;而伊斯蘭教既由穆罕默德創立,它又必然帶有其個人色彩。

阿拉伯人好激動,易急躁,厭惡紀律,不願聽命令,但願意接受勸告,伊斯蘭教在心理上使他們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自制力;同時,伊斯蘭教還發出了“聖戰”的號召,它對戰鬥者許以戰利品,對戰亡者許以有許多物質享受的天堂。這樣,它既彌補了阿拉伯人的不足,又符合了阿拉伯人的習慣,從而把阿拉伯人團結在伊斯蘭的旗幟下。627年,麥加人聯合了貝督因人十餘個部落,組成一支一萬人的同盟軍,包圍了麥地那.穆罕默德聽從了部下一個波斯人的建議,掘壕據守,堅持不出。此被稱為“壕溝之戰”。壕溝之戰的勝利,被認為是真主保佑的結果,使貝督因部落紛紛皈依伊斯蘭教,連麥加的古萊西貴族也認為不能消滅穆罕默德及其新教勢力。

阿拉伯國家的形成,是以教立國的結果。伊斯蘭教為阿拉伯國家的產生提供了思想武器,為阿拉伯國家的建立提供了組織形式。可以說,沒有伊斯蘭教,就沒有阿拉伯國家。

據20世紀九十年代統計,全世界52億人口中各種宗教徒約有35~41億,佔世界總人口的70%~79%;其中基督徒約17億,佔世界總人口的33%;伊斯蘭教徒約9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7。8%。世界三大穆斯林國家是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但對國際政治影響最大的還是阿拉伯國家,亞非參加阿拉伯聯盟的有20個國家,一個地區,人口1。5億。中國穆斯林約一千五百萬人,主要是十個少數民族(新疆維吾爾等少數民族)。

佛教影響下的民族喜靜,厭惡戰爭,而伊斯蘭教則恰恰相反。故而當伊斯蘭教將波斯同化後向東,佛教一路潰敗,僅能龜縮回大唐,真是笑話,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很多一部分信徒都是中國人,而東南亞則是伊斯蘭教未能發展到。若是大唐玄宗年間未能抵擋住黑衣大食地進攻,那麼,佛教早就退出大唐或從中國境內消失了吧。而能與伊斯蘭教對抗的則是基督教。十字軍的東征就說明了這點,在東方,強盛的大唐龜縮不進,只顧著守住先祖的基業,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