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集全國的藥材,妥善防治將士和移民的瘴氣疫病!”
戶部尚書潘良貴說:“陛下,移民數量太多,錢肯定是夠的,但糧食不夠啊。如果各地官府突然大規模購糧,肯定搞得地方上糧價飛漲。要不,等安西都護府自給自足,不再需要關內運糧補給,到時候再去征討大理”
朱銘說道:“糧價漲一點並無大礙,只要控制在十文一斤以內即可。這兩年風調雨順,官府和民間都有存糧的。另外,還能去交趾省買糧。”
正常情況下,糧價一般在四五文左右。
糧商在豐收時節下鄉購糧,甚至壓價到一斤兩三文錢,搞得農民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
如果遇到大豐收,為了避免穀賤傷農,各地官府會故意抬價收購,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買來存在常平倉。
連續兩年,大明都風調雨順,全國常平倉存了不少。
雖然安西都護府消耗甚多,而且不斷要求追加移民數量,但動用的只是北方各省常平倉。
四川因為經常出兵征討蠻夷,那裡的存糧不是很多。
浙江、江西、福建,幾年前遭受超級大水災,後續也有多次小水災,各種建設性恢復都需要錢糧。存糧也不是很多。
至於兩廣,不去別的省買糧就算不錯了。
那就只剩湖南、湖北和淮南。
隨著水利工程愈發完善,人口也漸漸增多,兩湖地區的糧食產量已追上來。
而淮南,一直都是大糧倉。
四萬正兵、五萬輔兵、十五萬民夫兼移民。再加上各省調動物資,也需要漕軍和大量民夫,還有二十萬軍民的後續安置,整套下來糧食確實消耗極大。
大到在不影響漕運的情況下,可以把湖南、湖北、淮南三省常平倉給耗光。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朱皇帝下了死命令,必須保證那些移民的存活率。
一個移民從徵發,到縣裡、府裡、省裡報道,再一路前往貴州和雲南,全程都需要消耗糧食。更別提還有負責徵發押送他們的官吏和軍隊。
而且雲貴山路太難走了。
估計運過去的糧食,一大半得消耗在崎嶇道路上。
征討大理的後勤消耗,不比征討西域更輕!
朱銘說道:“督察院增派御史巡查地方,哪裡的常平倉有問題立即查處。常平倉如果出現火災,從倉使到小吏,一律殺頭。當地的主貳官,還有專管官員,通通罷職不用,若有涉案一律法辦。”
眾臣屏氣凝神,心想又要掉一批腦袋。
“蜀國公白祺,擔任南征主帥。四川總兵林沖、廣西總兵楊再興,擔任副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