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紮海州的高麗精銳,編制為右神策軍。
聽名字挺猛的。
高麗其他軍隊的名字也挺唬人,控鶴、牽龍這種宮廷衛隊就不說了,人家的兩大禁軍分別叫鷹揚和龍虎。
此外還有京城六衛,金吾衛、千牛衛等等應有盡有。
剛剛在城外打了一小場,折彥質的部將回來報告說:“總兵,據俘虜供述,剛才那些出城的精銳,正是駐紮海州的高麗右神策軍。他們的兵器和甲冑,比大明駐防軍差些,但比大明漕軍要好些。其作戰能力,估計跟大明漕軍差不多,主要是他們計程車氣太差了,估計連我大明漕軍都不如。”
折彥質嘀咕道:“一直被剋扣糧餉,士氣不差才見鬼了。”
“這種毫無士氣的軍隊,只要有攻城器械,一戰就可拿下!”
“先填護城河,沒事轟幾炮。別急著攻城,留著圍城打援。只要援軍大敗,城內守軍必定投降。把輕騎和小船往東撒出去,探查敵軍的援兵訊息,再試試能否跟本地細作聯絡上。”
“是!”
崔道休正在組織百姓守城,還把府庫裡的軍械拿出來分發。
海州一度是高麗的大都護府駐地,主要是為了防備當年的遼國。
那時安北都護府(安州)是抗遼前線,安西都護府(海州)則被升級為大都護府,可以迅速調動小半個高麗的兵馬出征。
因此,且不提兵甲維護保養得怎樣,反正這裡的府庫絕對不缺兵器。
鐵甲生鏽,皮甲發黴,弓弦斷裂,槍桿朽壞……一幅幅兵甲被抬出來,發給臨時組織起的青壯,這些青壯多為城內的市井小民。
一半的右神策軍來不及進城,已經被大明騎兵給驅散了,崔道休只能這樣招募民兵防守。
就很扯淡。
戰無不勝的大明軍隊,一直在厲兵秣馬準備南下。
而岌岌可危的高麗,卻兵甲入庫毫無防備,甚至都懶得修復一下軍事裝備。
次日,第二批明軍運來,大搖大擺的登陸,這裡的總兵力已達五千人。
崔道休根本不敢派兵出城,只在明軍首次登陸時,派了幾個輕騎去請求援兵。
下午時分,從黃州逃來的殘兵,還未接近海州城,就被一百多大明驍騎擊敗,黃州都統辛稼也被當場抓獲。
“黃州守軍敗了?”折彥質問。
辛稼瞎雞兒胡扯:“大明天兵實在太厲害了,我本來打算找機會投降的。還沒來得及投降,大明天兵已經殺進成了。大明萬歲!大明萬歲!”
又等半日,張翼帶兵從黃州而來。
他留下三百士兵、一千民夫守城,率領二千七百兵趕來匯合。
周邊沒啥好打的,繼續圍城即可,總得給時間讓鄭仲夫聚兵。明軍的總兵力不多,高麗聚兵越多越好,省得層層突破打治安戰。
高麗那些縣城,大部分連城牆都沒有!
……
鄭仲夫已率軍走到開州與海州之間,如今那裡還只是個小縣城,在李氏朝鮮時才升級為郡。
嗯,名字叫……延安郡。
等大明吞併了高麗,還得逐一改名字,否則到處都是重複地名。廣州、黃州這種且不說,還有什麼昆明縣、文登縣、江陰縣。
“什麼?你說海州被圍了?”
鄭仲夫大驚失色。
他只聚集了數千精銳,便馬不停蹄出發,無非是想火速趕去海州。然後依託那裡的堅固城防,既可死守,也可尋機決戰。
海州被圍是什麼鬼?
求援使者哭聲說:“明軍坐船從海上而來,我們完全沒有準備。就連一半的右神策軍將士,都根本來不及帶著兵甲進城,就被明軍騎兵殺得四散逃跑。”
鄭仲夫勃然大怒:“一個月前,就有商人帶回訊息,說大同江北岸的明軍正在調動糧草。我都已經聚兵趕到這裡了,海州怎麼會完全沒有防備?崔氏是不是通敵賣國了!”
求援使者吞吞吐吐道:“崔都護……他覺得北面有黃州城頂著,明軍一時半會兒來不了海州,萬萬沒料到明軍坐船從海上來。”
“他怎麼可能沒料到?跟大明做海貿生意,就屬他崔氏賺得最多!”鄭仲夫的肺都快氣炸了。
兩人說話間,有數十敗兵來投。
那是來不及進城的右神策軍,畢竟屬於高麗精銳,總有一些不願投降的。
陸陸續續,又逃來數百殘兵,有些士兵甚至拖家帶口。
鄭仲夫派出輕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