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說出去,誰會信?
他們既然敢冒犯大唐,捻扯大唐的虎鬚,又豈是會被有天可汗之稱的唐王李世民御駕親征的名頭給嚇到?
他們的將領若是真的愛護士兵的話,又豈會無緣無故的挑起大唐和薛延陀的兩個戰事?
在這個時代,哪一場戰事不都是拿人命來堆切勝利的麼?愛兵愛民的人,會無緣無故的主動惹事征伐?哪怕理由和藉口說的再美好,也掩蓋不了挑起戰事之人的自私與嗜血!
是以,李承乾即便沒上什麼大的戰場,也能透過秦瓊一字一句的介紹,和追尋蛛絲馬跡的猜測,能夠想像得到李世民西征首戰的情形。
又酸人們的吹捧,又有程咬金和尉遲恭兩人的相互制衡,受到酸人們牽扯的褚遂良一個人,根本是勢單力薄,根本勸不住李世民!
依照這兩年李世民有些得意忘形的跡象,不難猜出李世民為了勝利而勝利,進而忽視掉勝利掩蓋下的yīn謀,只當他還是十幾年前那個馳騁疆場統帥千軍的軍王秦王殿下!
每多聽秦瓊沉聲說一句話,李承乾的臉sè就愈發的嚴峻,眼裡的焦急擔憂全都沒了遮掩的心思,身上的睏倦之意也被一掃而空,後背甚至出了一層冷汗。
心中很想非議李世民幾句,多年來受到的“子不言父之過”的教誨,還是讓李承乾沒能在心下過分嘮叨。
想到那鮮活的五萬大唐兒郎們,可能因為李世民這次的好大喜功,而被連累的困頓在多科城,被人截斷糧道生生的困頓餓死不少,李承乾心中憋悶的這口氣就壓不下去。
“父皇是帶著先頭的五萬jīng兵先行趕往邊關,”李承乾不無憂慮的說道,“因傳來的是捷報,傳訊兵按照以往的規定,並不是八百里加急,而是尋常的rì行三百,並且各處傳達喜訊,路上至少多耽擱了五rì時間!”
秦瓊、房玄齡和房遺愛三人又何嘗不知道大唐的這一傳訊慣例?三人也忍不住心下發苦。
只盼望敵軍想要玩個大的,不會這麼早就吃下大唐的五萬兵馬。
只是,這可能嗎?
戰場上的計謀,在取得完全確定的最終勝利之前,根本就多是一環套一環的連環計策,中間施展的節奏一旦被人打破的話,只能另換法子來算計敵對之人,若不能及時反應出來的話,很容易被人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敵軍大將根本不不可能給大唐上下多少時間,讓人去發現他們敗北不過是假敗,只為誘敵深入多吞下一些將來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
東宮房裡一片寂寂,只有燃燒的燈燭在發出滋滋啦啦的聲響。
戰場上的情況幾乎每時每刻都可能出現戲劇xìng的變化,更何況是五天之久!
五天的時間,說不定隨著李世民一起攻進多科城的五萬兒郎,現在已經被敵軍圍困在了多科城,進出不得,只守著固有的糧草,在敵軍百姓的城中奮戰。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心下即便有怨,也不敢埋怨真正發號司令的皇帝陛下。在百姓眼裡,皇帝是天子,上天之子又豈是他們這些凡人可以非議埋怨的?那還不得招來天譴。
估計差不多不出五天的時間,西征軍中就得傳來求救的訊息。
即便糧草沒有在戰中損毀,沒有被敵軍找到糧庫刻意燒燬,西征軍所攜帶的糧草,一旦被圍困多科城,即使是省吃儉用,也不足以維持二十天!
秦瓊和房遺愛等人,現在只希望敵軍大將不想損失太大,對多科城打算圍而不攻,還以逸待勞,平穩的拿下李世民等人。
只要敵軍不攻城,軍中上下的體力消耗少些,從牙縫裡摳省出糧食,說不定還能多支撐幾天,讓援軍趕緊感到。
可是,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對於西征軍的情況,房遺愛秦瓊等人都是臆測,手裡並沒有多少證據訊息來證實這一猜測的真實xìng,所以,要不要現在下令派出援軍,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若是前方有驚無險的渡過了房遺愛秦瓊等人臆測中可能出現的危機,而留守京城的人偏又派出了二路大軍,帝王多疑的李世民心中會作何感想?
那些本就愛搬弄是非來彰顯自己的博學多識,和智慧超群的酸人們,又會惹起什麼樣的風雨是非來?
若是不派出二路大軍前往救援的話,萬一李世民真的在多科城出了事,大唐西征上下的兵將大臣和皇帝,全都落入薛延陀的手中,這些年來建立的大唐威嚴何存?
就連大唐境內才被壓下去的有異心之人,也會如雨後chūn筍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