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劫,代天行罰(其實就是行使減少世界人口的任務),純粹靠屠殺,靠恐怖震懾而讓萬民順服。
如此,他們既能透過殺戮獲得氣運,也能懾服百姓,讓百姓被迫認可他們的統治。
除此之外,還有第五種,那就是後來興起的朝代,根據自己的姓氏、地域族群等,選擇一個古代出現過的大國或朝代,以獲得古代大國或朝代,或者自己的祖先殘餘的氣運。
而第五者,由於只要認認祖宗,定定國號就可以獲得一筆額外的氣運,所以往往被歷代統治者使用。
所以,秦漢以後,春秋戰國各大國,夏商周三代的名號都被反覆用過。
就比如,五代中,後唐不用說,直接使用與之相隔不久的大唐的國號。
後梁、後晉、後漢、後周都是使用從前的國號。後梁國號的由來是因為朱溫建都開封,古代曾是魏國,又稱大梁的地域。
後晉國號由來是因為石敬瑭的老家山西曾是古代晉國。
後漢國號來源是因為開國者劉知遠自認是漢朝皇室後裔。
由於漢朝有四百年國運,影響十分深遠,因此,其國號被反覆使用的次數最多。
後來的劉氏子孫,也不敢寂寞,每到亂世,劉氏子孫往往都參與推翻前朝和建立割據政權的事業。
歷史上,劉姓當皇帝、當諸侯王的人數最多,統治時間最長劉姓也因此成為華夏皇帝專業戶。
而且,許多劉氏子孫建立王朝時,喜歡將國號定為漢。
比如建立蜀漢的劉備、建立前趙的劉淵、建立南漢的劉龑(讀巖)、建立北漢的劉崇,都將國號定為漢,就是因為他們姓劉。
如此,可以利用劉氏和漢朝的氣運。
後來,滿清剛在關外興起時,將國號定為後金,也是想利用女真族祖先建立的金朝殘餘的氣運。
但這種全部依靠前代氣運的做法,能夠獲得多少氣運,能有多少國祚,完全取決於從前的朝代、地域、族群所餘下的氣運的多寡。
所以大多壽命很短,真正有兩三百年氣運的朝代,比如漢唐明清,都是憑實力開創的,朝代名也幾乎是全新的。
而後唐、後晉、後漢三朝,都是沙陀族李克用的養子和部下們創立的,被稱為沙陀三王朝。
他們之所以能在五代亂世取得中原政權,還被北宋史家承認是正統。
是因為這些沙陀族都基本漢化了,而且英勇善戰,保護唐朝政權有大功。
然後他們的國號定為唐、晉,他們出生于山西,這兩個可以助他們獲得天命的辦法。
其實都是消耗山西一省的地脈靈氣和氣運。而唐朝的氣運,已經幾乎一點不剩了。
因為唐朝自從安史之亂後,就紛亂不斷,到了九世紀中期後,更是藩鎮割據混戰、軍閥造反、農民起義不斷。
國都都被攻破過好幾次,還屢次靠著異族武裝復國。
雖然唐朝公元907年才滅亡,但亂世早在之前幾十年就來臨了。
所以唐朝其實早已氣運耗盡了,後來的後唐,其實他的建立更多是依靠山西省殘留的地脈龍氣和氣運。
至於大唐這個國號,他們不但沒有從這個國號上借得多少氣運,還沾上很多因果業力和煞氣。
再加上沙陀族是胡人,建立者又是武人和軍閥,本身殺戮過重,殺孽太多,煞氣纏身。
所以這個朝代自建立起就籠罩著一股不詳之氣。天地鬼神不佑,民心也不真正順服。
其結果時,皇宮和政權都籠罩著業力煞氣,而沒有多少龍氣。
所以五代的帝王大多容易受業力和煞氣侵襲而不能保持理智,也比較短命。
比如後唐莊宗李存勖,當皇帝前英明神武,但當上皇帝后,就馬上變得荒淫昏庸,寵信伶官,禍亂國家。
明明當時國家風調雨順,年年豐收,還硬是激起內亂,很快身死國滅。
而後,皇位傳給了李克用的養子,後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雖然比較賢明,但他皇位的合法性不及李存勖,即位時年齡也比較大了。
因此在任期間也內亂不斷,他死後,僅僅三年,後唐就滅亡了。
而後晉靠著賣國和投靠契丹獲得國祚,就算石敬瑭在此之前是個能吏,本身實力也比較強大,但還是隻有十年國祚。
因為這個朝代本身就沒有多少繼承自古代晉國和當時的山西的氣運,他還又投靠異族,大損氣運。
因此自然上天不佑,他自己很快病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