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八苦”。
任何人進入這個幻陣,都會生起對人生的悲觀失望,對人世的厭離。
要想不被幻境攻擊傷害到,除非他皈依佛門。祈求佛教三世十方諸佛大小菩薩解脫超拔於他。
或者能悟到佛教所說的無常、無我、空性,自我超脫,但這樣一來,也跟皈依佛門無異了。
但段宇鍾現在的執念。甚至比他的陽神執念還深。不論是他之前的嬰兒境界,還是現在融合了賈寶玉殘魂記憶後的執念,都是極其“冥頑”的。
嬰兒心中沒有任何條條框框,他可以為了任何一件不順心的事情終日號哭。一直到三歲左右,都會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絕對毫無顧忌,其執著絕對可以讓成年人汗顏不已。
而段宇鍾雖然融合了賈寶玉殘魂記憶,但也還保留著之前的嬰兒境界,只是沒有那麼圓滿純淨無暇而已。
所以他此時的執念是營救自己的妻兒,是愛情,是親情。而賈寶玉本是出了名的痴情種子,其對“情”的執念,死後兩百多年間,經過如此多的變故,也還沒有磨滅。
之前還以殘魂的形式,保留在段宇鍾心臟中的識神裡面。現在,被段宇鍾嬰兒般堅定純粹的愛情、親情執念引發出來。
二者結合,更是形成世間最冥頑不化的執念。歷史上,佛教對男女愛情可是深惡痛絕。
因為世間總有人 ;“只羨鴛鴦不羨仙”,總有人只要能與心愛的人長相廝守,就可以不顧一切。
為了愛情,國王可以不愛江山愛美人;為了愛情,羅密歐和朱麗葉可以不顧家族仇恨;
為了愛情,古往今來無數痴男怨女,吃盡千辛萬苦,哪怕海枯石爛,哪怕山無稜天地合,哪怕生生世世輪迴,受盡痛苦,也依然執迷不悟,只想有情人終成眷屬。
就算不能在一起,如同牛郎織女,中間隔著一條銀河,但只要能夠遠遠看著,就可以心心相印。
只要能夠每年七夕相會一次,就感覺無比幸福。所以,只要有愛情和幸福的家庭,沒有誰會選擇出家當和尚。
就像盧俊義等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在他們的事業、家庭、前途沒有被官府和梁山毀掉前,他們是不會到梁山落草的。
如今的段宇鍾也是如此,在心中執念的驅使下,他絕不皈依。但要想不被強行度化,那就只有讓自己的心靈沒有破綻。
迴歸嬰兒境界顯然不可能,那就只有覺悟可以與佛教理論抗衡的道理。
在金剛界曼荼羅幻境的攻擊下,他也被動了解了佛教“無常、無我、空性”等道理。
雖然他心裡抗拒,沒有接受這些道理,但卻可以借其錘鍊自己對“情”的執念,以一念代替萬念,最終也能讓自己的心靈沒有破綻。
黃易有云,“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道”。至情至性的人,他們覺悟的“情”,幾乎不輸於佛性真如,也不輸於純粹的魔性。(未完待續。。)
第179章 我為規矩量天地
所以至情至性之人,被人稱為情聖。幾乎與大自在天魔一樣,是佛陀也無法度化的存在。
當年佛陀在世時,也不能度化魔王波旬,波旬還說:
“到了末法時代,我會讓我的徒子徒孫穿上袈裟,宣講佛法,而實際上卻行魔道。”佛陀聞之也不由淚下。
如今段宇鍾在幻境中,將自己的執念無限放大,同時也藉助幻境的攻擊,將這個對於“情”的執念不斷鍛造純化。
最終,在幻境中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段宇鐘不但沒有被度化,反而徹底覺悟了“情”之一道。
“情”往小了說,只是愛情、親情,但在此基礎上向外延伸,也能擴大為對天下蒼生的大愛、悲憫。
其與大乘佛法和其他耶教、回教等宗教也是殊途同歸。可以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
最終如同中庸之道一樣,可以放之,則彌**,卷之,則退藏於密。
其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情之一道,如同中庸之道一樣,可以讓人至情至性,至真至誠,至善至仁。
可以天人合一,鬼神與人合一,理性與感情合一。試問天地自然、鬼神,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又孰能無情呢?
人若無情,與草木土石何異?越是思索,段宇鍾越是覺得自己為了救自己的妻兒,這種不顧一切的感情無比正義,無比理直氣壯。
而且,也更是覺得他被世間感情牽絆,不是這些和尚所說的不幸,反而極其幸運,也比佛教的道理更能讓他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