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孫揆孫愛卿會陪同你前往災民收容點視察的。”
“是,皇上。”
“對了,你出發時叫上楊會,讓他帶上十名球員,身著便衣,擔任警衛。”
“知道了,皇上,時辰就要到了,您快去吧。”
大明宮,延英殿。
除了屋頂上還是被一層厚厚的白雪覆蓋之外,大殿周邊的道路已被宮女們打掃得乾乾淨淨。
“各位愛卿,有本上奏。”
“臣劉崇望有本上奏。”
“劉愛卿,請講。”
“皇上,昨天夜裡,兵部收到蜀中韋昭度韋大人的奏摺,韋大人言及,王建、顧彥朗、楊守亮三路大軍已於本月初匯聚一處,並定於二十四日正式出兵成都。”
“好,拖到現在,總算是要出兵了。”
“皇上,韋大人在奏摺中還提及,為了更好的整合軍隊以及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援,特建議朝廷置永平軍,治邛州(今四川邛崍),並保舉王建為節度使兼任行營諸軍都指揮使。”
“建議、保舉?”海無影心裡暗自冷笑一聲,不過,神情卻是自若道:“劉愛卿,傳朕旨意,加封韋昭度韋愛卿為行營招討使,楊守亮將軍為行營招討副使,顧彥朗顧愛卿為行軍司馬。另,置永平軍,以王建王愛卿為節度使,兼任行營諸軍都指揮使。”
“是,皇上。”
海無影清楚,這並非是韋昭度之意。在討伐陳敬瑄的三路大軍中,以王建、顧彥朗麾下的兩支軍隊實力為強,且兩人又暫時結為了同盟,自然而然地就擁有了話語權。至於楊守亮,本身就是楊復恭的黨羽,既不會偏向朝廷,也不會和王建融於一處,作為朝廷代表的韋昭度自然也是指揮不動,可以說,不通軍務又無兵可調的韋昭度只是一個空架子而已。
不過,海無影對此也是無能為力,只能接受王建的要挾。
接下來,海無影陸陸續續地處理完其他大臣的奏摺。
最後,崔胤出列道:“皇上,臣崔胤有本上奏。”
“崔愛卿,請講。”
“皇上,近幾日來,臣多次審訊了張綰和楊守信,總算有了少許收穫。”
“是嗎?”海無影饒有興趣道:“這二人都交代了些什麼?”
“皇上,據張、楊二人交代,有關神策軍軍餉貪汙一案,牽涉面眾多,除了楊復恭和劉季述以外,神策軍另一名中尉王仲先、樞密院原上、下樞密使韓全誨、王彥範等人皆有份參與,從中都收取了大量賄賂。”
“哼,這些閹人,就沒有一個是好人。”孔緯憤怒道:“皇上,臣提議,將這些閹人全都捉拿處斬,以絕後患。”
第二百一十九章 民情(一)
第二百一十九章 民情(一)
“皇上,臣以為,孔大人之提議有所不妥。( ;800)小說/”很少說話的禮部尚書李溪出列道。在現任的六位尚書中,李溪算是唯一的一箇中間派,其政治傾向雖然略微偏向於南衙,但又不完全屬於南衙陣營。李溪出自官宦世家,家中因藏書萬卷,世號“李家樓”。平日裡,這李溪甚少發表言論,始終保持中立。因其學識淵博,擅長經文,門下弟子眾多,所以,北司、南衙之人很想拉攏他,只是都沒有結果。
“李大人,這等閹人危害我朝多時,況且又犯下貪汙之罪,藉此機會將他們全部斬殺有何不妥?”孔緯反駁道。
“孔大人。雖然在下也一直看不慣北司之人所為,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按照我朝律法,必須首先查明嫌犯貪汙款項的金額,並依據金額的多少予以量刑,如此方可符合本朝之律。”
“李大人,平日裡總不見你言語,孔某還以為李大人你對於朝政漠不關心,只會研究之乎者也,今日聽你之說,怎麼覺得,覺得似乎有些為閹人開脫之嫌暱?”
李溪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孔大人,此言差矣。昔日,李某不言不語,乃是因為這朝堂之上烏雲蔽日,毫無道理可言。而今,烏雲散去,光芒四射,有明君高高在上,李某自當言無不盡。800”
說完,李溪轉身又對海無影道:“皇上,臣提議,此事當交由刑部,待全部查實之後再行處置。更何況,皇上剛剛親掌朝政,當以柔和政策為上。”
“眾位愛卿,你們所言均有道理。今,已近年關,朝中大事繁多,改革之事刻不容緩,朕暫且不欲節外生枝。所以,此事還是等崔愛卿徹底查清之後再將案子移交給刑部處置吧。”
“是,皇上。”孔緯等人見海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