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事情她也聽說了。
只不過雖然聽說了這事,她一開始並沒有怎麼在意,大唐這些年幾乎每年都在與鄰國作戰,與吐蕃開戰在她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她不擔心大唐會因為這場戰爭而失去什麼,因為她對大唐是很自信的,大唐的鐵騎很厲害,大唐的將士很厲害,大唐的朝堂上從來就不缺良將。
有這些人在,大唐就從來沒有輸過。
丹陽公主對於與吐蕃的戰事並不擔心,可當但使龍城飛將在的言論傳來之後,她卻是忍不住微微凝了凝眉,有些擔心。
這一言論對唐舟的影響可大可小,小了的話也就無關痛癢,大了的話就是評擊時勢,暗諷李世民不會用人,但以丹陽公主對李世民的瞭解,應該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畢竟李世民不是那麼小氣的人,而且唐舟作這首詩的時候還沒發生現在的這種事情呢。
丹陽公主對唐舟的擔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她真正擔心的還是龍城飛將。
在這些言論當中,李靖、尉遲恭、侯君集都被提及了,他們三人被提及,說明長安城的百姓對於他們三人不被重用是有怨言的。
而這怨言有可能幫這三人,也可能害了這三個人,因為她很清楚,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喜歡受人擺佈的人,而如今百姓為他們鳴不平,顯然有覺得李世民做的不對的意思,而且很容易給李世民一種百姓知這三人而不知他的意思,讓他覺得這三人功高蓋主,進而引起李世民對這三人更加恐怖的猜忌之心。
這三個人跟丹陽公主並沒有什麼牽連,他們是死是活也影響不了丹陽公主,但若這三人真的因為這些言論而受到李世民的猜忌和牽連的話,那對整個大唐來說無疑是很嚴重的損失。
不考慮侯君集,若是李靖和尉遲恭因為這個而受到牽連,那大唐真正能打勝仗的人可就沒有了,現在大唐是強盛了不少,可萬一大唐遇到了更加強大的敵人呢,沒有將領可用,誰來保家衛國?
丹陽公主雖是女子,心中卻有一份大義,丹陽公主躊躇許久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去一趟皇宮的,不管是為了李靖、尉遲恭和侯君集三人,亦或者是為了唐舟。
若這三人因為那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而受到牽連,那唐舟可就是罪魁禍首,雖然李世民不會怎麼樣他,百姓也不會怎麼樣他,但這對唐舟來說卻可算作是一個汙點,一個因為一句詩而害得整個大唐失去三位良將的汙點。
她既然已經心向唐舟,自然是不希望唐舟身上有這個汙點的,這事跟唐舟一點關係沒有,只是因為恰巧遇到了吐蕃對大唐開戰罷了,可這是時勢的罪,並非是他唐舟的罪。
“備車,入宮。”
523。第523章 能耐了啊
丹陽公主入宮的時候李世民正在氣憤,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唐舟的一首詩竟然會引起這麼一場軒然大波,那小子人在洛陽城,怎麼還能讓長安城的百姓這樣?
所以,當丹陽公主進了御書房提及長安城輿論的時候,李世民頓時冷哼了一聲:“唐舟這小子能耐了啊,遠在洛陽城,都能在長安城給朕找堵。”
丹陽公主聽到這話之後並沒有擔心,相反還淺淺一笑:“皇兄,那唐舟的詩原先的意思也不是這個,誰知我大唐突然被吐蕃挑釁,他這詩早不傳來晚不傳來,偏偏這個時候傳來。”
李世民撇了撇嘴,其實吐蕃挑釁大唐並不是突然的,從前兩年開始,吐蕃的松贊干布就頻頻對大唐是屬國吐谷渾、党項等進行攻伐,當時大唐也警告過,松贊干布當時也說,只要大唐嫁公主於他,他就可以考慮一下,不過當時李世民那裡把他放在眼裡,根本就沒有搭理他。
而吐蕃要與吐谷渾這些國家打仗,是相互消耗的事情,對大唐來說是有好處的,所以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眼的沒怎麼介入,畢竟吐谷渾雖是大唐屬國,可其實骨子裡是不服氣的,主要是震懾於大唐兵力,這才稱了臣的。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的意思,朕再生氣,也不會因為一首詩就對唐舟怎麼樣,說吧,你此來所為何事?”
李世民是個聰明人,丹陽公主在檀香寺待了很久了,今天突然進宮,肯定不可能是因為唐舟的,她是什麼人,難道信不過自己這個皇兄,以為自己會怎麼樣唐舟?
所以,他肯定丹陽公主另有其事。
丹陽公主在李世民跟前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就把自己此來的目的說了一遍。
“皇兄,如今長安城的輿論已經傳開,但臣妹覺得這些只是百姓無聊的八卦之談,不足為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