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一品唐侯 作者:人生幾何

廣,唐舟只怕很難找到其他典故來反駁。

但唐舟卻仍舊神色平靜,道:“魏大人所言不錯,孟老夫子的確有此言,但孟老夫子為何要讓君子遠庖廚呢?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意思很簡單明瞭,遠庖廚的原因是不想殺生,所言孟老夫子的意思並不是說作為君子不應該下廚房,而是作為君子,要有仁慈之心,遠離那些有血氣的東西,廚房裡經常需要殺光雞殺個鴨的,所以君子不要去,但我想問一下魏大人,是殺雞鴨見血的廚子沒有仁慈之心呢,還是那些吃了雞肉鴨肉的客人沒有仁慈之心?”

唐舟說完望著魏徵,魏徵則有些為難,但若在講道理上敗給唐舟,那就太丟人了,為此,他也顧不得許多,開口道:“自然是動刀子殺了雞鴨的人沒有仁慈之心,所以像你這樣的人去廚房,就是不行。”

唐舟淡笑,搖搖頭:“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若非那些客人想要滿足口腹之慾,廚子又怎麼可能去殺生?所以並不是廚子沒有仁慈之心,而是那些客人沒有仁慈之心,既然如此,君子遠不遠庖廚,又有什麼區別?”

唐舟一句話說得魏徵無言以對。

李世民則有些認同的點了點頭,他覺得唐舟對君子遠庖廚的理解是更為深遠且有意境的,難道君子遠庖廚,而不遠庖廚的就不是君子是小人嗎?

見李世民點頭,魏徵就更說不得其他了,而唐舟見此,則繼續說道:“至於第三個,作《食豬肉詩》這件事情,在下還從來不曾聽說做了一首爛詩而有罪這樣的事情,如此一來,民間百姓那些經常喜歡說兩句順口溜的,我朝中文人偶爾失手作了不入流詩的,豈不是都要有罪了?”

說到這裡,唐舟神色突然微微一凝,道:“魏大人經常向聖上諫言,要聖上廣開言路,做一個心胸寬廣之人,可魏大人若容不下一首戲作之詩,這未免就有點令人不解了,難道魏大人可以要求別人,卻對自己毫無要求嗎?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知道魏大人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唐舟後面這句話就有點毒了,簡直把魏徵逼上了絕路,甚至要完全否決魏徵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可卻又讓魏徵偏偏反駁不得。

此時的魏徵心中是有苦難言,他在朝中肆無忌憚呈口舌之快已有多年,沒想到今天竟然栽在了一個毛頭小子手裡。

李世民看著魏徵憋紅的臉,心中很是暢快,但他也只魏徵諫言乃為這大唐,因此也不想他下不來臺,於是便當和事老道:“既然事到如今是場誤會,不如就此打住吧。”

李世民這麼一開口,便將目光投向唐舟,他知道魏徵是個聰明人,如今自己幫他找臺階下,他應該不會再繼續下去,他現在擔心的是唐舟這個年輕人,他就怕唐舟太年輕,憑藉著口舌之利不肯罷休,如果那樣的話,事情就陷入僵局了。

而李世民這麼一望,唐舟立馬就跪下道:“皇上聖明,多謝皇上不罪之恩。”

見唐舟倒還聰明,李世民對他就又多了一分欣賞,只是欣賞歸欣賞,他李世民向來是量才使用,像唐舟這種只會做飯的人,他還不想怎麼重用。

見唐舟不追究,魏徵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而眼看就要皆大歡喜的時候,一名太監急匆匆跑來稟報:“聖上,魏大人府上的小廝跑來聲言,魏老夫人的咳嗽又重了,都……都咳出血來了。”

“什麼?”聽到此言,魏徵差點當堂暈在御書房,這幾天他母親一直咳嗽,他已經請大夫給抓了不少藥,不曾想竟然不見效。

李世民聽得這話,也是心頭一沉,他雖不喜魏徵,但卻也敬重魏徵,他素知魏徵重孝,如今他母親生病,自己若不做點什麼就太說不通了,於是連忙吩咐道:“派御醫前去,一定要治好老婦人的病。”

魏徵的身子搖晃了幾下,站穩後道:“多謝聖上,只是……只是前幾天就是宮中御醫給家母看的病,可……唉……家母的咳嗽是老毛病了……”

魏徵的話是在給宮裡的御醫找個臺階下,他能說宮裡的御醫都是庸醫嗎?

李世民也有點為難了,咳嗽這種病,在這個時代還真不怎麼好治,而且不少咳嗽時間長了,就會永遠治不了根,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復發。

君臣二人大眼瞪小眼,一時皆有些無奈,而就在這個時候,一直站在一旁的唐舟突然開口道:“臣雖不是大夫,但卻也知是藥三分毒,臣素喜研究食材,偶爾也會研究一些藥膳,臣有一道菜,興許能治魏老夫人之病。”

聽到菜能治病,李世民和魏徵兩人皆是一愣,並且異口同聲問道:“什麼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