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讀過史書麼?”見兩人搖頭,老人又道:“我們習武之人,倘若只注重武學,而不注重個人之修養,即便你天下無敵,那境界也只是你個人的;倘若你同時又遍讀天下書籍,天下事無一不在你心中之時,那境界可能就是你所在民族或國家的。”
說完老人指著第一幅圖道:“我也是看了第二幅圖後回味第一幅方才明白。你看那人口中的笛子可不就是羌笛嗎?唐詩有云:‘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兩人點頭道:“這兩句唐詩我們倒也讀的!”
老人點頭道;“而這第二幅圖的內容你們青年人中可就鮮有人知了!這裡面有段歷史:在我中國唐以前,北方就有個少數民族叫羌族。到唐初,羌族中的一支也就是後來的党項族發展壯大,他們的首領拓拔赤辭因唐王朝的強大而臣服,曾被賜國姓為‘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封為‘平西公’,從此在那裡定居。到唐末時,党項族首領拓拔思恭因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為‘李’。從此,拓拔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莫非就是後來的西夏國?”兩人聽到這裡幾乎異口同聲道。
“不錯!後來前朝的大宋國祖趙匡胤消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不滿,兩者矛盾不斷加劇。公元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之位,他棄李姓,自稱嵬名氏改宋年號明德為顯德,公元1038年10月11日稱帝,國號‘大夏’”到的後來發展到與我們大宋、契丹遼三國鼎立之勢。”
“原來西夏國因此而來!”向閔二人恍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