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時間,在李翠的注視下。陳琨一家。主要是陳琨和他老漢兒,便就是不是要去中縣開米粉店熱烈的討論起來。
陳琨是越說越起勁,越說越有信心,因為王勃一家成功的例子擺在那裡,他們亦步亦趨,依葫蘆畫瓢,照著學就是了。而且現在因為有了李翠的加盟——今天李翠雖然還並沒有實質性表態,但已然將其當自己人看了——。他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至於他老漢兒一直擔心的什麼張小軍的前車之鑑,他則反覆說他們不會重蹈張小軍的覆轍。先暫避鋒芒,去中縣開,然後慢慢練手藝,積累資本,等什麼時候能把味道整得跟“曾嫂米粉”差七不差八,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那就打道回府,在四方,光漢,甚至德市這個“曾嫂米粉”明年肯定會去的市場和“曾嫂米粉”唱對臺戲。這麼好的市場,而且就在家門口,總不能讓王吉昌一家吃幹抹淨,把好處全佔了。他們也要進來分一杯羹。對了,米粉店的名字他都想好了:
陳哥米粉!
陳琨無不得意的說:
“人家王伯伯他們叫‘曾嫂米粉’,張小軍那龜兒子沒創意的跟著叫什麼‘姜姐米粉’,‘姐姐’能夠爭得過‘嫂子’嘛?肯定爭不過嘛!但是‘哥哥’就不一樣了。‘嫂子’再厲害,碰到雄起的‘哥哥’,那也只有‘哭爹喊娘’的份!”
他的這笑話,帶著顏色,把他媽老漢兒逗得哈哈直樂的同時,卻把李翠羞得一臉通紅。
陳琨是意氣風發,運籌帷幄,指點江山,一副未來盡在我手的樣子,一一化解著他老漢兒的各種疑慮,開店的各種難處和風險,諸如味道啦,張小軍的前車之鑑啦,開米粉店所需的多達十幾萬的啟動資金他們還差得遠啦……等等。包括最讓人頭疼的資金問題,陳琨也想到了解決的辦法,說他們可以去找娘娘舅舅叔叔伯伯,三大姑七大姨的去借。當初王吉昌開的第一家店,不就是借錢開的嘛。
經過兒子陳琨的一番激情四溢的演說,陳季良也由最初的疑竇叢生,變成了半信半疑,到最後,在陳琨首先說服了他老媽鄒家芝,她老媽也開始豪氣雲天,義無反顧的幫著兒子勸說丈夫,說什麼“一家人趁年輕,那就去好好的搏一搏,闖一闖,為兒子搏一個光明的前程,闖一番廣闊的天地!哪怕失敗了,也可以繼續回老家餵豬噻”後,陳季良終於嘆了口氣,長長的吸了口菸斗裡的葉子菸,而後一吐,在煙霧繚繞中,緩緩的開口:
“我這輩子,當過養蜂人,開過館子,賣過菜,也養過豬,雖然每個行業都沒賺好多錢,但也從來沒虧過本,只是賺多賺少而已。而有些行當,你不去試,不去闖,是永遠不知道這個行業水深水淺,能不能賺錢,能賺好多錢的。既然王吉昌這個好吃懶做,二不掛五的人都能有今天,我就不信,我就不如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既然你們兩娘母都下定了決心,我這把老骨頭,也陪你們賭一把嘛,看能不能搏一個錦繡前程。如同你們說的那樣,哪怕是搏失敗了,也不過是回家餵豬,重操舊業,如此而已!”陳季良這個自詡為隊上最有文化的文化人,說到最後,一張滿是溝溝壑壑的老臉,已然是目光囧囧,紅光滿臉。
主意既定,接下來自然就是商量行動的步驟,諸如租門面,找裝修公司,開米粉需要置辦的各種傢什,冒米粉的步驟。除了臊子,油辣子和老湯這三門被王吉昌一家敝帚自珍,捂得嚴嚴實實的三大秘方外。其他還需要打什麼作料……尤其是後幾者,一家人開始你一句的我一句,事無鉅細的向李翠打聽。在一家三口一臉紅光的“逼問”下,尤其是心上人陳琨神彩四溢,雙目放光的盯視下,李翠的腦袋暈暈乎乎,彷彿中了魔咒一般。完全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最後只記得問完了他們想知道的一切後。陳琨直接大力的拍著李翠的肩膀,一連說的三個“好”:
“好!好!好!翠翠,好樣的。看來,你在‘曾嫂米粉’呆的這半年。沒有白呆。知道的比我想象的還多。有你的加盟,我們的‘陳哥米粉’何愁發不了大財?
“翠翠,你放心吧。我們吃肉,絕不會讓你喝湯,我們吃乾飯,絕對不會讓你喝稀飯。這個店,不是我們一家人的店,到時候真的開起來了。也肯定有你的一份。到時候你可以喊你老漢兒投點資進來,那樣的話。你就不是在為我打工,而是為你自己打工。你想想,你給王勃一家賺那麼多錢,一年賺幾十上百萬,他們一個月才給你開幾百塊錢的工資就把你收買了,你覺得合適嘛?覺得公平嘛?肯定不公平噻!”
“就是就是!翠翠,給別人打工,哪有自己當老闆兒安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