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馬上就需要徵集渡船、漁船,以便配合大軍行動。”
聽了李東華此話。劉宣向坐在下面的解州知府胡寬問道:“胡知府,你派人馬上配合將士徵集渡船、漁船。我給你三日時間,定要給我徵集上百艘船隻,這是軍令,你讓下面的衙役、稅丁、巡丁盡全力配合。如果在你這裡出了簍子,到時候板子就會打到你這個知府頭上。”
“李營官、三日之後。等徵集到了船隻,水軍就從諫水,強攻趙渡鎮,然後立下水寨。接應大軍渡過黃河。”
胡寬、李東華二人見劉宣已經下達了軍令,紛紛拱手應諾、立下了軍令狀。
三日之後、卯時一刻、諫水水寨大營。
李東華、胡寬、張應金三人坐在大帳之內。胡寬身為文官,雖然地位最高,但是卻坐在下首。這正是因為在大軍征伐之中。胡寬這個文官只是出於從屬地位的緣故。
胡寬掏出一疊賬冊,對身邊的李東華、張應金二人說道:“二位將軍、本府在大將軍面前立下了軍令狀,三日之內。徵集渡船百艘以供軍用。從今日清晨開始。本官共徵用了渡船六十六艘、漁船二百餘艘,已經算是超額完成了軍令。現在船隻都在外面。還請二位將軍清點一番,簽字畫押好讓本官前去大將軍那裡繳令。”
這三天來。胡寬為了完成軍令,每天跟在下面的衙役、稅丁後面忙個不停,在他不近人情的嚴令下,才從安邑、解州、蒲州等靠近河流的縣城徵集到了足夠的渡船。這一次他雖然在大將軍劉宣面前拔了頭籌,但是在下面的漁夫、船伕眼中,卻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殘暴之徒。
面對軍令,李東華、張應金二人不敢怠慢,馬上清點了渡船,完事後還簽下了文書。
胡寬將文書收起來,朝著張應金問道:“張旅長,本官最近幾天忙的腳不沾地,連續三日也沒回安邑城中。聽說大將軍已經從安邑城拔營,不知道現在大將軍駐紮在那座城池。”
“大將軍三日前離開安邑,因為距離敵軍已經不遠,這幾天行軍的速度較慢,直到昨日,才趕到了蒲州城。如果胡大人要找大將軍,就應該去蒲州大營。”
雖然因為文武殊途,二人交往很少,但是張應金此人卻非常敬重讀書人。對於文官胡寬,張應金遠比李東華表現的更加尊敬。他拱了拱手,和善的說道。
“如此也好,大將軍那裡萬事繁雜,也確實需要下官這等地方官協助。咱們現在正是打天下的時候,文武之間正應該和衷共濟、互相配合。”
“胡大人說的極是,我們二部清點整頓之後,也將趕往蒲州,不如胡大人到時候與我們順路,一同前往蒲州城中。”張應金見胡寬就要前往蒲州,正好與他們順路,於是出言邀請道。
“本官下面還有幾百人稅丁、衙役,也實在不好煩勞兩位將軍。等本府將這些人遣送回安邑城後,只怕延誤了大軍的行程。”胡寬朝著張應金、李東華二人拱了拱手,騎上了戰馬,在十幾個騎兵的保護下,奔出了諫水大營。
因為劉宣本人討厭官轎,所以他嚴令下面的官員乘坐轎子。無論文武官員,全部騎馬出行。即便不能騎馬,也要騎驢、坐馬車。胡寬本是底層的讀書人,還沒有養成官老爺那種騎不得馬、走不動路的臭毛病。
等胡寬打馬離去,李東華、張應金二部馬上整頓隊伍,登上船隻,快速駛向了蒲州大營。
諫水水寨距離蒲州大營只有百餘里,因為順流而下,半日之間李東華、張應金二部就趕到了蒲州城。
在大軍昨日趕到蒲州時,劉宣就紮下了水營,所以李東華的水軍節省下了的大量的工作,直接進駐了水寨之中。
二將向劉宣繳令之後,眼見天色已經接近黃昏,今天也不可能繼續發兵,於是雙雙回營,等待第二天的清晨。(未完待續。。)
第七章出征七
第七章出征七
清晨的秋霧籠罩在清澈見底的河面之上,三十丈之外就看不見人影。因為大霧的關係,水軍的船隻也不好分清楚敵我,所以李東華的水軍也不敢隨意發兵。直到午時一刻,大軍才開拔出營,朝著黃河對岸進攻。
此時大霧已經散盡,趙渡鎮的官軍營寨也若隱若現,李東華大手一揮下令道:“各船整隊,大軍出營。”
隨著李東華一聲令下,水軍的幾百艘船隻開始排成陣列前行。不到半個時辰,船隊就已經越過了江心。
船隊之中、除了哨船、鷹船、蒼山船等輕型船隻之外,還有大型的樓船、福船共十艘。
李東華指揮的幾百艘船隻,雖然